天天看点

威马汽车沈晖: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是赢者通吃

近来,上海疫情的变化让汽车行业面临重大挑战。为此,寰球汽车《全V座谈会》组织全V联盟成员代表与身处上海的众多车企展开了线上交流,在送去问候和祝福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车企如何应对疫情危机。

本期邀请的车企嘉宾是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以下为沟通实录:

车企嘉宾:

沈晖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参与媒体:

梁懿《新华网》汽车产业中心总经理

李重《有车智联》CEO

范文清《每日经济新闻》汽车频道主编

刘世瑜《买车网》创始人

贺球辉《球叔教你买车》创始人

黄春棉《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执行主编

牛立志《一品汽车》总编辑

李鸿武《寰球汽车》总裁

苏雨农《寰球汽车》总编辑

夏天龙《汽车商报》执行总编辑

张坤《汽车预言家》执行主编

苏雨农: 欢迎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沈总欢迎您!

沈晖: 你好,苏老师,谢谢你邀请我们跟大家交流分享。

苏雨农:沈总,这次跟您见面,我们还是很期待的,因为这段时间威马在整体的传播中,有一种神秘的感觉,现在上海也面临疫情这样的一个情况。所以,我们寰球汽车组织我们全V联盟的重要成员,几位媒体老师一起给身处上海的同仁们送去一些温暖。借这个机会,我们也能够有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大家通过沟通,一是了解在疫情中,车企们是如何应对、应变的。另外一个,也是为大家创造一个交流的机会,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就叫做“别来无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的问候,另一方面,也是对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健康的关怀。

我们想请沈总谈一谈,因为咱们威马的办公室是在青浦,可能还没有到居家隔离的那个阶段,但是按照要求可能也快了,所以我想,请沈总先简单介绍一下,现在这个阶段,面对上海当前的局势,我们是怎样应对的,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上,包括我们的生产研发,营销,渠道等等方面,都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如何去应对?请您先讲一讲。

沈晖: 好的,谢谢!在疫情非常厉害的情况下,各位老师还想着我们!我们总部虽然在青浦,其实我们办公室早就关停,已经有十几天了,我个人住在闵行,其实我已经十二天没有出去过了(备注:采访时间为3月30日),这个影响非常大,因为我们是唯一一家总部在上海的新势力。我们在上海差不多1000人,这里边有研发,有销售,采购公司,我们除了有一半是研发人员,另外一半就是总部的几个功能部门,包括销售公司的总部、采购公司总部。当然还有一些支持部门,比如说财务,人力资源都在上海,影响蛮大的。

因为我们的同学们有很多人住在浦东的。其实两周前先是青浦这边停了两天,然后就正常了,但我们的同学们是住在上海各个地方的,所以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举个例子,我们大部分都能线上办公。因为威马刚成立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初始创业团队,分散在全国各地,我们也是一早就利用了技术手段,比如说我们是国内第一批用zoom的,service都在美国。但是,那时候我们觉得zoom的体验非常好,所以,就第一批就在用,后来在20年疫情的时候发现,我们当时zoom已经用的最成熟了,后来在中国也开了service,我们就搬到中国来。包括我们是国内第一批用企业微信的,也就是说,线上办公,数字化手段,我们从成立第一天就有这个逻辑的,包括我们工厂的线上能力,经销店的线上能力都非常强,就是说从这个角度,就算总部被关也是OK的。

但是,也有一些是做不到的,比如说,今天负责银行的同学跟我讲,因为我们的所有银行相关的KEY都在公司里,工作不允许把这东西拿到家里去。现在公司进不去,那就麻烦了,上个礼拜,是允许进去,但不能出来,也就是说我们有几个财务同学进去住在了公司里面,住到后来说可以出来就出来了,而现在又不允许进公司。所以说,虽然线上办公能力很强,但有一些重要的文件还必须盖章的,但章也不允许带到家里去的,那就麻烦了,盖个章也不容易,这个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大家在家里办公,手段上没问题,但实际上有一些细节,还是受一定的影响。包括出差,虽然总部在上海,但我出差非常多,创业以来很难得的差不多两周没出差,从业务角度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不过,看到各位老师,很多老朋友关心我们,我们还是很感动,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快速增长的企业,一直被疫情影响就不好了。

苏雨农: 谢谢沈总的介绍!其实威马在线上的传播是比较积极的,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参加的第一个线上的交流就是威马组织的,当时有一个直购模式的说明会,我记得是二月十八九号,反正那时候春节刚过,而且疫情正处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阶段,我们已经通过线上去沟通了,我觉得这个印象其实还是非常深的。

我想先问沈总一个问题,然后大家再继续问,因为我有一个确实比较好奇的一点,就是看沈总最近从今年开始成为了B站的up主,我看你录了很多视频,包括在微博上其实也非常活跃的,一直在回答网友的问题,我想问问您亲自出镜这个感受是如何的,对威马的数字化营销这方面的促进和启发是什么?谢谢。

沈晖: 您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的出发点就是缺啥补啥。跟其他几位创始人比,我其实以前是工程师,理工男出身,其实我喜欢躲在后面,但是,我们团队的人也跟我说,其实我的工作经历跟生活经历是非常丰富的。中国的年轻人,不单是想了解你这个公司的品牌,其实也希望了解创始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到底喜欢什么,爱好什么?那么我从这个角度想,我反正平时也要经常网上看看东西,然后也喜欢分享一下,微博也好,B站也好,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我个人经历还是挺丰富的,我待过的城市很多,我从小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在广州又待了一段时间,21岁跑到美国去,然后又跑到欧洲,花了这个差不多一半时间(6年半)在欧洲,很多经历对我造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乔布斯讲过一句话,人生很多点,你是不知道的。回头一看把它连起来,发现都有关系,我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触,因为这个造车其实还是反映我过去的工作经历的。我从美国读完书出来,其实不在汽车行业,我出来是在电力公司,在电力公司发电、送电、卖电,然后我还在核电站干过六个月,所以电的特性我非常了解,包括造车以后,我也是一直认为智能纯电汽车就是移动的充电宝,甚至我们19年是跟国家电网是全世界第一个搞双创充电,这双创充电的电是符合电网的标准,可以反哺电网去的,一般人觉得这个东西有啥意义呢?但你干过电厂,你会发现非常,因为任何电场都是削峰填谷。平衡电网的负荷压力是一个重大的任务,所以我电干过,后来做完电以后,我觉得电厂太boring,我就跑到零部件企业,这家零部件企业——博格华纳,是世界上做汽车电机、驱动电机以及减速器是世界第一的,包括特斯拉的,到今天为止,每一辆车的减速器供应商还是博格华纳。后来,我又到了菲亚特动力,又是一个很奇怪的经历,因为我在美国待了11年,也干够了,就没意思了,就跑到欧洲公司玩,跑到菲亚特,进入菲亚特动力科技。菲亚特动力科技,发动机,变速箱是主业,但是很奇怪,他把那个电桥放在这个部门,当时觉得这电桥跟动力科技有啥关系?我们那时候做混动的电池包,当时看都没啥用,都好像很奇怪的事情。那实际上,现在三电系统,电驱动特别是电桥的集成是一个大的趋势。那我,虽然说不能是专家,但起码干了这么多年,也管了一段菲亚特科技动力,包括电池包这些东西,混动的电池包搞了一下。

大家知道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我觉得沃尔沃的自动驾驶已经比特斯拉先进了,这个里边的一个核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就是mobileye,特斯拉在路上跑的车可能说超过一大半实际是mobileye提供的感知解决方案,我也非常了解。零九年当时我带着团队去尽调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都对这个行业有很多自己的思考跟实践,特别是特斯拉自动驾驶这么牛,它怎么弄的?不是全部自己干的,那他怎么做的?我们也非常了解。那么到后来我也在做过一个电池包企业,苏州威睿,那么也是目前吉利,沃尔沃最大的电池包供应商,也是我当时在吉利的时候创立的,当时大家也不理解说电池包有什么好玩的?后来就在博泰,中国智能座舱的黄埔军校,我和应宜伦两个也奋斗了十个月,后来我要造车嘛!那我就出来搞智能纯电,其实智能充电你回来看电,充电的特性是什么?输变电充电是有什么用处,怎么来懂这个电?对车非常关键,就不像咱们做汽油车,其实你对石油对油一定了解就够了。但是电不一样,电是非常特别的东西,对三电里边的电机,减速器,驱动电桥这些都有很深的了解,然后电池包,包括到后面的这个无人驾驶里边的这个硬件软件、感知算法。到后面的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这块,这个我都深度参与,并且做了很多工作,那回头,一看咱们就搞这个智能充电汽车,那现在这些东西,很多人在过程当中有很多生活方面的体验,不单只是这个体验。所以,我们在微博,B站的时候,有很多人同学就建议说,你还不如分享一下这些东西,我觉得也挺好的,我待过六个月以上的国家太多了,美国,加拿大,瑞典,德国,意大利,都非常熟悉,很有意思,反正是胡侃,各位老师如果将来有栏目跟非汽车相关的,也可以邀请我也参与参与。

苏雨农:谢谢沈总,您刚才也回顾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将来确实大家可以跟沈总做一个跨界的文化类的一些节目,那下面还是请各位媒体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沈总?你们可以发问。

黄春棉:我想问沈总一个问题。沈总您好,非常能够借这样一个契机,跟您网上云交流。刚才沈总您介绍之后,包括我们最早看新势力这几家的时候,觉得威马是最踏实的一家造车新势力车企,您回头来看,会不会觉得威马这个产品,在当年做定义的时候,还是保守了一些,就比如说它的这个价位区间。未来你会不会考虑,再去做一个新的品牌?

沈晖:您讲的非常有道理,我们创业,我觉得跟原来最大的区别是,第一个要不断反思;第二个,你可以想到决定的东西,你可以快速去做,原来在一家很大的企业里面,第一个是不是有机会反思,这个不容易,也不是说一定不反不行,也有很多同学反正比我们强,但是它不容易执行。因为你是大的设备里面的一个螺丝钉,你可能很懂,但你很难。但我们现在创业的好处,据我反思,然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那么我的这个思考过程,是说我们觉得哪个细分市场将来最大,我就干啥。

智能纯电汽车,虽然汽车特性很强,但是,确实说,我这个品牌没有走高端这个事情对不对? 光定位中间是不是缺乏了高端的,但存在高端的,也不容易活得太好,我们也在反思。如果要试的话也要小心,在全世界范围内,传统汽车公司只靠高端的,没有一家生存下来的,基本上都靠主流的来救它。历史上像凯迪拉克,林肯,沃尔沃,捷豹路虎、法拉利、玛莎拉蒂,做高端的都挂了,后来都是主流救了,比如,凯迪拉克被通用收了以后活了,林肯被福特救活了,沃尔沃被吉利救活了,捷豹路虎被塔塔收了后活了,法拉利、玛莎拉蒂都是被菲亚特收了才活的。反正这个原因很多了,但实际上穿透了看,其实都是有规律的。

包括有人会跟我说,奔驰不是走高端活的很好吗?其实不对的,奔驰它卖的最好的a级车,其实不是高端车,中级的,特别是如果它只是用一个品牌打透了而已,但实际上她靠活的,量大的,还是靠着主流的这些车,包括宝马,如果没有3系,我认为它也没活的这么好。奔驰如果没A系,我认为它活的也没这么好。我说的不一定对哈,我们这行业可能有点不一样,但毕竟引起我们的思考,其实当年林肯在美国非常牛的,大家讲的这个品牌好、东西好、样样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财务不行,最后挂了。我们做的事情是美好理想,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缺点,又叫座又叫好,光叫好不叫座,最后还是要挂的。光叫座不叫好,可能还能活下去,所以所以这个还在反思,谢谢春棉老师。

牛立志: 沈总你好,很荣幸以云端的方式与沈总做一个交流,我这边有两个问题给沈总请教一下。第一个算是老话题,因为现在说起新势力,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蔚小理,这种头部的,然后可能现在就是哪吒这些新上来的品牌。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小米也好,自由家也好,好像又在迫不及待地想进场,想问一下沈总,如何去看待目前新势力的格局。

第二个就是,前两天在百人会上,我注意到一个论点,这一轮,特别是原材料,电池原材料的涨价,可能背后除了正常的市场因素以外,有一些人为的囤货在里面。我们知道沈总也是在这个零部件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多年,跟其他的主机厂的领导不太一样,所以我觉得您可能对最上游的行业的认知度理解的会更深,或者更敏感性,更有敏锐度,所以想请你谈一谈,这波的涨价估计会能持续到什么时候,或者说是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回归正常?谢谢。

沈晖: 好的,谢谢您。第一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就是说首先我们这个行业,不是赢者通吃,它跟互联网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互联网行业肯定赢者通吃的。我们这行业,首先它很难赢者通吃,我们举个例子说,我进一个屋子里,一屋子里有一半人喜欢一样产品,最后都买苹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是你一屋子的人说开辆车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说我平时就一人开,从来不带其他人的,有些人说我有时候带小孩儿的,有些人说长途短途都要开的,有些人说我没停车位的……有一款车别说十个人都同意,就是两个人都同意很难,所以,就给这个厂家带来的一种细分市场的可能性,不是赢者通吃,就说我搞清楚我的用户是谁,我就抱这些用户的大腿,按他的要求去做,那是可以活的。所以,不存在赢者通吃。

其实我认为这个格局,跟我们汽油车当年是有点类似,但可能迭代的时间会快一点。我04年回到中国的时候,其实咱们中国的汽油车也是造车新势力,当时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比现在多得多,反正我记得我在美国是干车的,回到中国的路上一半的车都不认识,那时候一两百个品牌,然后也分已经干了一段时间的了,也有刚起来的,还有一些跨界的,现在跨界,我说这也不是新现象,当年搞汽油车的时候搞过了,为什么我印象非常深,我一回来看都在说什么手机中的战斗机,然后那个做手机的波导也做车,然后空调最出名的奥克斯也造车,奥克斯郑总还跟我交流了一把,那时候我刚回来嘛,在宁波。

那时候也非常有意思,其实那时候中国的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差距跟外资差距非常大,不管是品牌,技术实力,团队,渠道,产品本身,供应链基础,反正没有一样跟他们比是有优势的,那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发展我们那一批的新势力现在冲出来了,当然也倒下了很多,但是冲出来也不是赢者通吃,长城有长城的特色,比亚迪有比亚迪的特色,奇瑞有奇瑞的特色,吉利有吉利的特色,都做的很好,都很棒,那么其实我认为,这一波,其实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就是说新势力出来面对一些老势力,但毕竟我们新势力与老势力的差距没有原来大,这个包括有些个别方面,我觉得我们比它还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也是有跨界的,也有一直在干着活的,各种都有,怎么来搞清楚我的细分市场是谁,我要服务哪一类用户,你说满街全要买我的车,可能也很难,确实很难,车这玩意儿,用户各种需求,但是我起码知道我们威马是面对年轻家庭,这非常重要,家庭就是说所有车的后排空间永远都是要比友商都舒服,当然因为这样做,我会有牺牲的,这个只能取舍,比如说有人说,你的车的设计,腰线拉得不够平,不够炫,那我拉平拉炫了,坐在后排头就很不舒服,头顶的,这个是事实情况。所以我们后排永远都是空间舒适度,甚至智能化程度,我们后面,用户可以选装家平。非常重要,那这次我就牺牲了我设计上溜背,导致我头不舒服,长期坐不舒服这个特点,那么所以,这个就搞清楚我的用户是谁,我要服务他们,然后,可能要牺牲一些其他东西,但面面俱到做不到,我就这个以他为主,所以,我认为这个经济规律还在。那一波的新势力。正面跟老势力力打可能花了十年,甚至稍微长一点,我们这波可能迭代的更快,跟老势力的互相竞争可能已经发生了,也有可能这个五年之内就见分晓。这个我也不好乱讲,反正就是一个现实嘛。

第二个刘老师问到的供应链这个问题,确实是从去年的芯片,到今年的电池,其实都是这个特点,但这两个优点不一样。芯片是因为本身国际化的市场,中国企业本来的话语权就不大。但是,像我们威马,作为智能汽车来讲,我们比传统车同样档次的大概多了四倍到五倍的芯片,我们一个车大概有200多个芯片,11家巨头都是我的供应商。就是越智能的汽车芯片用的越多。说去年,导致一个特别的现象,其实低端10万以内的车增长非常猛,因为他们的芯片要求的少,还有就是电池本身用的也少,这都是有利的,理论讲其实车越大,续航里程保持,用的度数越高嘛。那现在电池的价格就是按每度电算的,所以这肯定是这个月亏,然后芯片越多,那芯片,还有跟电池不一样的地方,它用的数量多,它单价其实并不高,但增长的倍数吓人。我们扫货都是很多,都几十倍几百倍的这样扫,但是它的单价不高。

今年的问题又不一样,今年电芯,它的单价很高,它倍数虽然不高,比如说它涨个百分之二十三十,但它单价太高了,所以一下子,对所有人这个成本上都有很多压力,包括有些人在囤,那国家现在也出了一些政策来协调,因为这个东西去囤这玩意儿,囤芯片,其实受害的是整个行业。但这个我们是市场经济,人家囤,你也没办法。我确实在零部件也做过很长一段时间,就说在传统车,比较难出现这个事情,因为传统车已经搞了100年了,它里边的材料虽然有变动。但是,一般传统车的供应商,他们非常成熟,像我们应该在供应在这个供应商的时候,我们面对也是全球市场,基本上都会做期货的对冲,包括这个外汇的对冲,就是一个成熟的供应链都会这么干的,大的供应商,一个是原材料,物料期货做对冲,一个外汇对冲,所以,影响相对也有,但是,他毕竟也就是个体系,但我们新能源汽车,其实周期还是比较短的,主观上我认为他们也是有这想法,我知道有一个电池供应商老板,他的几乎现在一半的时间在全世界扫货, 扫矿,但是他毕竟不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你说扫矿也不是这么简单,像最近很出名的这个青山,青山是我们重要的供应商,我跟他们也非常熟悉,他们平时也在上海浦东嘛。这些都是说对我们行业形成冲击,变动很快的一个,就这股票的变动对我们的影响还来不及形成一种很有效的一个机制,来进行这个对冲,所以这个对我们是有一定影响的。

但我认为,到今年下半年会好很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可能市场的预期没有需原来需求这么高;第二个,国外比如说俄乌冲突,这心理上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的。还有就是说总体。今年的百会人我也参加了,欧阳明高教授讲的也是非常道理的,就是说我们还是通过提供效率,提供回收,循环利用,还有很多手段,因为效率,其实现在我们这个行业效率比,不是说续航里程,用户端是说,你500公里,600公里,700公里,你很牛,其实这种,我觉得意义不大,就是说现在我真的要做1000公里出来的,也能做到,但有没有必要。这是个浪费,就像您讲的,这个浪费以后,这个原材料更长的凶了,你想想咱们中国不要说100万辆,你说有10万辆的车,1000公续航里程的在路上跑,这个原材料更紧缺,更不得了了,那现在关键是用户需要什么。

第二个,其实我们这比的是说每度电能行驶多少公里,这个才是真正的效率,这个肯定是效率,所有人都在提升,也就意味着我这个原材料的使用,同样续航我是用的越来越少,这个我还是能达到,并且续航也可以增加。那第二个,就是循环。这个方面的梯次利用怎么来提高这个?包括我讲的一些对冲机制,大家这个对原材料的那些管理,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会解决这个问题的,那现在短期之内是没办法,确实是,这个对于所有企业都是一个一个材料方面的压力,增长的压力。

李重: 沈总你好。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前一阵油价上涨,还有新能源的原材料上涨,其实大家还是挺关注的,大家关注的点是啥呢?就是说这个油价的上涨,以及这个新能源的上涨,最后折合成我们消费者的用车成本,哪一个涨得更多,哪一个对消费者未来的影响更大,同时我们也做了相关的选题,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它的二手车的这个成本折算进去的话,那我们发现就是纯电车的加上二手车成本,其实它的每公里的用车成本是比油车要更大的。就是这个问题您看未来我们是能怎么解决,还是说有什么样的方式去把它弱化一下,因为您其实在这个之前微博上也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就是想问一下咱们现在的销量可能不如前两年,会不会对我们未来的上市有一定的影响,然后您打算就是怎么样去优化我们的产品来去解决这个问题。

沈晖: 好,谢谢您,您讲的这个第一个问题,核心就是二手车的残值,其实,从这个买这辆车,如果是电动车跟同等这个配置的价位,其实很难同等配置,一般都有差异的,但一定要比的话,因为我们这个智能汽车打得都是智能化,那么传统车,很多还打安全性,没有充电的麻烦,肯定还是电动车智能纯电贵一点的,这个目前来讲这个还是很正常,但使用的充电跟加油,肯定是充电很便宜的,那么到目前为止还是电车便宜很多,毛病是二手车,二手车是什么毛病呢?首先现在真正拿出来做二手车的车,大量都是前两年,你想想我们整个新势力交车才三年,其实很多拿出来的都是早期那些品牌的车,他的残值就是很便宜,为什么便宜?因为电池做的不好。新能源汽车纯电汽车,它的残值取决于电池,三年前或者更早一点的车,它的电池管理系统本身的能力,技术,质量做的就是不好,衰减的很厉害,或者说续航又很低,然后,这个又旧车除了这个电池以外的其他功能各方面你的性能都做得很差,那残值自然低。这批车的量很大,拿到市场上,并且总体是拉低了的。第二个,智能纯电汽车二手车它没有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因为说实话有多少?我们几家新势力加起来也没多少,在这个大盘子里面根本可以忽略不计,虽然我们自己可能觉得说,我开始有三年后也开始有些二手车出来了,那比起这个大盘子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种,会造成的一个市场混乱。

但我觉得一个正常的市场,智能纯电从买,从用到二手车,整体考虑起来一定是比这个汽油车便宜很多,不是便宜一点点,但现在你一个是成熟的东西。这个比如说汽油车的二手车形成这个机制非常重的机制,你说它价格往上升,极距生不会太大,跌有,但也不会太大,就不像我们这个还是大起大落的,取决于什么车。你可以买个二手车,特斯拉残值保留很好,你买个另外一个品牌的可能就非常糟糕,所以你这样一弄,比起来就很难嘛。所以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是没错的。

第二个,其实我们威马交车一共交了三年,我们每年都比去年是翻跟斗的,就double以上的,自己看上去还可以,跟友商比,我们确实增长率低,这里边有很多原因,其中我认为资本市场上市,我们比其他三家晚一点,但是,我们自己从产品规划来讲,我还是希望专注在智能纯电,在主流市场,那么这个高端品牌,我们有一个规划,这个将来会对外宣布的,但实际上,对我们来讲,我就是要成为智能纯电的大众。被大众收购的奥迪当时也活不下去,光做高端的,我认为也很难有前途,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关键是把自己的产品做好,然后,比拼的还是效率。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最后还是效率,就是说早期的时候,往往钱多的是有优势的,但实际上真正终于进入下半场的时候,是不是钱多就一定有优势,还是说谁有更有效率的去花这个钱。这个最有效率,其实从效率上讲,我们是不会比他们差的,只是说我公司这个资本市场阶段不一样的.我们今年年初也完成了一轮私募融资,美元的,也是超过了我们原来的目标,五个亿美元,那么也是过去中国新势力过去12个月唯一一个可以大面积融到美元的企业了,因为有很多这个整体的原因,那整体大家总体对中国的这个中概股的美元不是太看好,我们是唯一的一家,从跨行业来讲,还是从行业里来讲,能融到这么大一笔钱,5亿美元以上的就我们一家了。这个并且我们目标是5亿,其实到账是超过接近6个亿美元,也是远超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当然把事情干好。

苏雨农: 沈总,也很感谢您,虽然我知道您在居家的过程中,但是实际上在线上跟各方面的沟通是非常频繁的,大家的工作节奏,也都非常紧张。通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流,沈总其实不止讲了威马这家企业的目前的一些情况,其实也是基于您丰富的行业的经验,从供应链的角度,从对电动车产品发展方向的角度,给我们做了很多深入的解读,我觉得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我们这个时段的交流时间,也差不多到了,我们也不耽误您工作的时间了,我想,就是跟您这边先交流到这儿,然后后续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还可以开展更多的这种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谢谢您,谢谢您沈总。

沈晖: 好的,谢谢,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