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俗话说:七八岁孩子狗都嫌,父母别心急,心理学告诉你原因

俗话说:七八岁孩子狗都嫌,父母别心急,心理学告诉你原因

俗话说:“孩子到了七八岁,狗都嫌。”

二三年级的家长群里经常有父母投诉:“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糟,还有用不完的精力,净搞一些奇奇怪怪的“恶作剧”,让人哭笑不得……你指东他偏往西。”

“去上厕所不尿马桶里尿地上,说了他两句,他尿厕所放衣服的凳子上了。”

“其实四五岁的孩子相对好一点,可以吓唬住,最烦的就是小学1-3年级的孩子,也就是七、八、九岁,战斗力强,吓不住,有的还会骂人。”

“家里所有的玩具弄得满地都是,糖没吃完就吐在地上,再拿起一颗吐地上。”

绝大多数家长都曾吐槽过七八岁的孩子不好管。

为什么这个阶段的孩子“狗都嫌”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6—12岁儿童处在“勤奋对自卑阶。”

这一时期孩子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已不断的成熟,不断成熟的肌肉、骨骼、注意力、记忆等在驱动着孩子去达成他自己6岁以前渴望达到而又缺少达到条件的事情。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他们渴望去展现他们自己的能力,去实际探索自己生活着的世界,离开父母的怀抱去真正的呼吸自由的空气,勤奋的他们要向父母证明自己能行,如果父母给了负面评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已无法做成任何一件事从而产生自卑,行为出现了分化,他们能够清楚想要得到的东西必须自己动手去实践,出现了我想去做的心理特征。

如埃里克森所言,孩子在这期间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的能力,离开父母的怀抱,证明我能行的想法,从而行为上有分化,出现了七岁八岁狗都嫌的事情。

著名作家老舍曾说:“小孩总有这么个时期。虽英雄亦难例外。‘七岁八岁讨狗嫌’,即其时也。”

俗话说:七八岁孩子狗都嫌,父母别心急,心理学告诉你原因

怎样引导孩子这种行为?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说起。

01 亲子关系顺畅

有的时候,孩子会设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搞一些恶作剧,“趁妈妈睡着时把妈妈的头发剪了”、“酱油、汽水、芥末、风油精搅拌一起倒在酱油瓶”,当你的孩子常常有这种行为的时候,想想是不是你很少关注孩子,“我工作忙,没有时间”,这样的话挂到嘴边。

父母对孩子关心不足,孩子就会闹出一些恶作剧,引起父母的注意。

他们发现,如果表现得听话、本分,父母就很少注意到他,弄出一些动静,父母就会关注到他。

对孩子给予爱的感受,对孩子予以关注,积极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用讨人嫌的方式获得父母的关注,就会逐渐消失。

02 教育方式的转变

有些时候,“你让孩子往西,他偏往东,你让他保持安静,他偏弄得人仰马翻”,你拿出一些规矩教训孩子,可是他偏挑战你的权威,为了争取自由和你对着干。

“你不由得感慨真是七岁八岁狗都嫌啊”

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在成长,也要相应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一味持有“孩子应该听大人”的想法,要了解孩子在这期间的心理发展特点。

03 给予孩子自由

孩子在这个期间,需要自由的空间。

父母给予孩子自由,但告诉其行为的边界,自由的底线在哪里,允许范围内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