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锦绣:22年打磨西湖边的民间文化地标

2021年11月30日,朱锦绣母子在多日的商量后,发出了“杨柳郡店歇业公告|虽然还有好多故事没有说完……”的通知。

公告发出1天内阅读量即将突破10万,惹得朋友圈不断刷屏。为何一家小小的书吧的歇业通知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它究竟有何魔力?

这一切还要从纯真年代的女主人——朱锦绣开始说起。

▲纯真年代的女主人——朱锦绣

朱锦绣,1955年出生,温州人,1979年自学考入厦门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调入杭州商学院任英语教师。1999年患结肠癌,2000年创办“纯真年代”书吧。

二十二年来,纯真年代书吧已成为杭州的文化地标,而朱锦绣也渐渐蜕变为这个“文化沙龙”的女主人。

▲纯真年代书吧(宝石山店)

而对于朱锦绣来说,在她人生中不得不提的是她的先生,曾任浙江文学院院长,被誉为“浙江文坛推手”的盛子潮。

▲盛子潮与朱锦绣夫妻在纯真年代书吧

“子潮是一位文学评论家,致力于以文学家的功底去建设浙江中青年作家队伍……”冬天的宝石山正经历一场雨后,光正从密密的树叶缝隙间射下来,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亮,纯真年代书吧内,朱锦绣正娓娓道来,她与“纯真年代”的牵绊和纠葛。

▲2022年1月,冬天的宝石山正经历一场雨后,纯真年代书吧内,朱锦绣正娓娓道来,她与“纯真年代”的牵绊和纠葛。

1999年她查出患中晚期的结肠癌,医生说,手术成功率只有50%。“那天,我被推进手术时的时候,子潮掏笔飞快写下挽联:忆往昔、忆爱妻,从今后人生无趣;思今夜、思终极,愿来世再做夫妻。横批:生死相恋。手术成功了,子潮把挽联送给我,当时很多人说这不吉利,但我却觉得异常珍惜收藏了起来。”

手术成功后的朱锦绣觉得现在活得的每一天都是赚到的,她迫切地想做些事情,好填补丈夫无处释放的精力,也想为他留下一个“找得到我的地方”,思来想去,她决定开书吧。

听到朱锦绣想开书吧的想法后,盛子潮和身边亲人朋友都不同意。

大致原因有两点,一是她是癌症病人,怕会因太操劳影响身体,二是因为“书”代表安静,“吧”代表吵闹,二者相悖,所以书吧不宜开。

朱锦绣想,她既然能够达观面对生死,也能坦然面对书吧的困难和失败,而且说书吧不好开,好开的肯定都被别人开掉了,正是因为不好开才轮到她开了。

“我当时看到一篇鲁冠球的访谈文章,大概意思是,如果事情有30%的可能性不一定非要尝试,50%要尝试,70%要放弃,100%就不要做了。”可是,朱锦绣在所有人的反对声中百口莫辩。

朱锦绣很是执拗,为此与盛子潮闹得几天不愉快。一天,盛子潮下班回家看见朱锦绣说:看见你这张书吧脸就讨厌。”朱锦绣听了抑制不住委屈,哭泣不止,无奈的盛子潮只好让朋友来安慰她。

其他人来安慰都没有用,最后作家王旭烽来了。他对盛子潮说,其实锦绣想开书吧未必是坏事,一来可以转移她对于疾病的注意力,她对于病痛都能理性有节制,想必对这件事也是,做想做的事对身体也有好处;二来茶和书都是亲近人的东西,开书吧也未尝不可以。

“王旭峰是唯一一个支持我开书吧的人,书吧的第一场讲座也是他来做的,在书吧这件事上他帮了我很多。”后来王旭烽还以女性角度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朱锦绣开书吧的事,让她很是感动。

在45岁的生日那晚,朱锦绣写了一篇文章《好想开书吧,她如此写道:

“在我的心目中,这个书吧应该是书文化与吧文化合而为一的时尚文化休闲场所。在那里应该有一长排书架顶天立地……也应该有个旧书寄售窗口,等待它们的伯乐……那里肯定要有个休闲吧,渴了饿了喝杯茶吃吃点心……我还希望有个角落,给像我一样喜欢外语的人一个交流学习的场所……我希望我的吧里有那么一个场所,可供我的朋友、我的客人们聚会——开个生日派对,搞个怀旧晚会,办个主题讲座……”

▲刊于2000年9月25日的《钱江晚报》上的《好想开书吧》

朱锦绣在文中表达了她心目中的书吧应该是什么格局、空间、氛围,“到现在书吧的建设都是以当时文章里的模板来做的,也算是不忘初心吧。”

之后盛子潮也同意了朱锦绣开书吧的想法,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在三个朋友的出资下,2000年9月28日,一座小书吧在文三路的一角开张了。

▲2000年9月28日,一座小书吧在文三路的一角开张了。

▲2000年刚开张没多久的纯真年代书吧

朱锦绣为其取名“纯真年代”,寓意:“物质社会,仍要向往纯真年代。”作家余华还打趣道:“锦绣这是生病生出来个书吧。”

书吧开业后,朱锦绣一直在摸索经营方式。那时,盛子潮一连几天都在当时位于杭大路西溪路口的三联书店开讲座。

▲书吧设计师邱昱摄于2000年秋

一天,她的领导对她说:“锦绣,三联书店都被你家子潮包场了!”朱锦绣突然意识到丈夫的文学资源,可以用在书吧上。

当时作为浙江文学院院长的子潮,也立刻聚起了杭州的文气,余华、张抗抗、陈忠实、阿来、莫言、北岛、方文山等文化名人都在纯真年代做过讲座或文化沙龙。

2007年,因房租陡然涨价以及次年文三西路修路,纯真年代连月亏损。友人建议朱锦绣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与支持。

她惴惴不安地向当时的市领导上书陈情信一封,细细罗列了自己的经历、书吧的意义以及目前发展的困境和可能的未来。

因她的执着以及书吧的文化,市领导批复“应予支持”,并要求相关部门给予配合。

2009年9月28日,纯真年代书吧作为文化品牌,被引进西湖边的宝石山上,重新开张。书吧的招牌“纯真年代”,是艺术家韩美林写的,迎客的对联,则是莫言送的。纯真年代慢慢成为了杭州不得不提的文化地标。

▲朱锦绣曾写道:“书吧的招牌是韩美林老师写的‘纯真年代’,这亮着的‘纯真年代’引领着多少爱读书的人们拾级而上,也引领着多少文化朋友们一次次登山造访……

2009年2月,杭州市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递交了西湖申遗文本及规划纲要,2010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专家到杭州对西湖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评估考察。

按照原定计划,专家本来只游西湖,可后来专家临时决定去灵隐寺考察一下。这下可急坏了杭州市政府陪同的人,因为灵隐寺按说不属于西湖古迹遗址,所以没有做精心准备。

专家一行在逛完西湖后路过宝石山上的纯真年代书吧,本来只打算待几分钟,没想到却被这边的文化氛围和独特角度吸引,从纯真年代窗边望去西湖,想象是不是古人也曾这样登楼远眺。

那天朱锦绣的母亲正好搬家,一直等到四点专家都还没来,快等不下去了,但想想是惠及杭州文化的大事还是坚持等。

专家一行在朱锦绣的陪同下于纯真年代逗留了很久,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后来没时间去灵隐寺了,考察团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11年,西湖申遗最终取得成功,纯真年代为杭州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2年5月,盛子潮被查出喉癌转移,已全身扩散。在山上开店,经营所需物品,都要“人肉”搬运。

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盛子潮仍然放心不下书吧。可被病痛折磨而日渐羸弱的他,再也踏不上去宝石山上的236级台阶。于是,朱锦绣找来了4位大汉,把竹椅做成轿子,生生将丈夫抬上了宝石山。

之后,朱锦绣将电脑放在桌边,寸步不离地陪伴着盛子潮,一边照顾丈夫,一边遥控着书吧的日常活动。

爱人的生病让书吧的事务都压在了朱锦绣身上,慢慢地,一次书吧遇到的问题终于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朱锦绣心力交瘁,无奈打通了儿子盛厦的电话。

接到母亲的电话时,盛厦正在外地出差,听到母亲的不知所措,他只说了句“等我回来处理”。儿子的话深深温暖了朱锦绣,让她觉得有了依靠。

1987年出生,学金融的理科男盛厦毕业后就从事当时红火的证券行业,母亲也想过让他要接手书吧,可他说他不感兴趣,母亲也没再勉强。

2013年,盛子潮在妻子与儿子的陪伴下溘然长逝,盛厦也辞职回家帮母亲朱锦绣打理书吧。

▲书吧少主人盛厦

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母亲眼中的盛厦十分达观、悠然。“以前书吧做回顾时,我助理为公众号写了个标题,大意是《白居易和苏东坡这两位老市长,在杭州都干了啥》。我一看哪能行,我先改成《苏东坡、白居易两位老市长与杭州的缘分》。”

盛厦仍不满意标题。他下班开车回家路上在想,回到家关起门还在想。不知过了多久,紧闭的房门打开了,盛厦走了出来:“老妈,《失意也诗意》怎么样?”朱锦绣听了觉得很好,从中也感受到儿子淡泊的秉性。

在母子二人的努力下,纯真年代秉承着“纯真”发展,“我们也不求能做书吧发财,只是觉得一座城市理应有一片精神文化家园。”

随着纯真年代的名号越来越响,麻烦也接踵而至。先是许多企业想要入股与纯真年代合作,但都被拒绝,原因自然是想要保留自己书吧的独立意识,不让外界所干扰。

纯真年代位于宝石山的优越地理位置也被许多人觊觎,眼看着租约快要到期,负责的部门却说现在只能按月签约,合约到了之后要面向社会公开竞标。

▲纯真年代窗外湖山如画

可朱锦绣明白“外面企业一下动辄千万上亿,资本的力量很难抗衡。”她不断联系负责部门,联系能不能继续续签,并按年签约,可一直无人回应。

之后负责部门松口说,续约可以,但要保证纯真年代的一年税源达一千万。朱锦绣明白,按纯真年代的经营方式,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她还是不到最后一秒不肯放弃,最后如破釜沉舟般给时任杭州市委书记写了一封信,陈述书吧对于城市的重要性,领导也认可纯真年代对于杭州的文化影响,同意朱锦绣继续按年签约。

宝石山店稳定后,朱锦绣与盛厦打算开家分店。

“将书店开在杨柳郡的初心是为了打造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社区书店,而且探索了很多方式,设想中三五年就可以收回房租。但在选址、租金谈判和装修这些最关键的问题上都有漏洞,而且还有疫情的影响,让书店的状况雪上加霜。”

▲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

▲书吧二楼

朱锦绣说道,面对“网红经济”的现状,他们不是没想过这条路,但始终觉得“越红越热的东西,往往‘死’得越快,周期很短,我和盛厦都喜欢质朴、漫长、细水长流。”她表示“如果降低标准和档次,那还不如不做。”

于是在商量后发出了杨柳郡店歇业的通知,准备在2021年12月31日正式闭店。

谁承想却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与惋惜,许多人来店,“我以为是来退卡的,没想到都是来办卡的。还有周边的居民对我说一定要把书吧开下去。”歇业公告发出的第二天是一年来书吧生意最好的一天。

作词人方文山听说了纯真年代杨柳郡店要歇业的消息,主动要求要来书吧做一场讲座招揽人气。

▲方文山为纯真年代杨柳郡店打气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12月24日晚,书吧少主人盛厦发布感谢信,信中表示杨柳郡店在2022年将不会歇业。

冬天的宝石山上虽树木萧瑟却也焕发出点点生机,鸟儿叽叽喳喳,仿佛在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朱锦绣与盛厦还在继续着他们的“纯真年代”……

▲母子二人在纯真年代书吧 肖全摄于2021.1.13

本文根据朱锦绣讲话整理,并经由本人审阅

参考文献:

[1]朱锦绣:二十年纯真年代,活在两次生死之外

[2]朱锦绣:西子湖畔的一本书 带你回到“纯真年代”

[3]失意的告别 或是诗意的延续?纯真年代:实体书店之于城市的生存破局

[4]朱锦绣:开书吧是想告诉人们可以坚持这样活着

[5]朱锦绣:一座书吧的情与命

监制 | 先宏明

编辑 | 于 昕

部分图片素材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