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紫|访谈100】薛峰:学而自通-026

人物摄影 / 艾东

拍摄地点 / 薛人堂

学而自通

×

薛峰

在紫砂这个讲究师承的领域,没有拜师学艺,凭借自学而成的薛峰,以始终如一的自我完善精神更努力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技艺打磨,通过这种方式来填补“师父领进门”这一部分的空白。当然,他曾经的艺术背景、专业历程使他在紫砂一途不用完全从零起步。

相比于那些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的紫砂作品,薛峰的作品不止承载着勤奋、专注和耐心,还折射出他本人深厚的人格修行,但是无论如何,永不停息的自我完善精神对于薛峰来说才是一切的基础。

I N T E R V I E W

访 谈

观紫平台 艾东 现场采访实录

观紫:您在陶校任教的同时进行着自己的创作,能不能先跟我们简单聊一聊您的从业经历?

薛峰:我是江苏张家港人,1998年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去了德化陶瓷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那里从事教学工作。2005年,希望自己在专业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就重新考了母校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面临再次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陶都宜兴,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至今。

到了宜兴,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开始还接一些城市雕塑来做,两年后接介入到紫砂,开始一些紫砂雕塑创作。紫砂相比其他的陶瓷材料有它的独特性——优良的可塑性加强了紫砂作品的表现力;并且紫砂的抗折强度和粘接能力,也是其他泥料所不能及的。这些特性极大地拓展了紫砂泥料的允许成型范围。同时,紫砂中含砂,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紫砂中的砂在使它具有特殊砂质颗粒感的同时,也让我们在把握泥性的程度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对技艺要求的提高,一面是紫砂材质在一些雕塑题材表达上的天然优势。

薛峰 | 童乐

观紫:是什么契机促使您从紫砂雕塑转到了紫砂壶呢?

薛峰: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和生活联结的紧密程度。紫砂雕塑毕竟是作陈设用的,是以美化为主要目的的。紫砂壶不一样,它是因茶而生的,实用性是第一考量。一方面是受本地的氛围感染,另一面是出于自己的职业惯性,大约是在2013年左右吧,我尝试着自己动手,想做一个茶壶出来自己泡茶用,应该会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当然,最初更多是从实用和趣味的角度出发的。

最开始是做的“供春”。由于自己是雕塑专业,又做过紫砂雕塑,有以前的专业基础打底,而选择“供春”也是因为这把壶的制作过程中本身就需要用到一些雕塑技巧,所以我做得还算顺手。至今我还保留着自己的第一件成品。

薛峰 | 丰硕

观紫:您在制壶这方面是全凭自己摸索吗?

薛峰:大体上来说是这样的,我没有为此专门去拜师。打定主意要学制壶,我就尽可能得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图书、视频,各种教程,科技的进步为信息和知识提供了许多便利。选择这样的方式,其实也是由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内向,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词形容就是有点“社恐”,所以这种自我学习的状态反而是能让我更舒服的。当然,自学制壶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壶盖的制作来说,压盖、截盖、嵌盖……每一种做法都有特殊之处,类似这样的难题需要我自己一个个去研究去攻克。

紫砂制作技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传承至今,并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的复杂和一些核心技法,并不是靠自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所以我的自学也不是完全闭门造车。得益于工作的环境,我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在拿捏不准的问题,可以请教我们学校教制壶的老师。这几年,随着自己创作阶段的改变,我也会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一些老师交流,互相观摩作品,分享心得。我发现,这种交流的过程对自我的提升帮助其实也很大。

观紫:如果让您给自己这些年制壶的历程划分成几个阶段,您会怎么划分?

薛峰:第一阶段就是起步阶段,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为主,基本就是边学边做,边调整边提升。第二阶段是差不多一年以后,那个时候已经慢慢能摸到一点自己的节奏了,基于以前在雕塑领域的积累,觉得自己应该以花器为主,做起来更顺手,也更喜欢。所以就开始有意识得往这个方向倾斜。现在乃至后面一段时间,我会以仿生器为主,瓜果、花木等都在我的题材库中。像荸荠、石榴、南瓜、葫芦……这些仿生器一直都是紫砂壶中别具一格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仿生器创作方向还是以还原为主,不论是从形制上还是从泥料色彩搭配上。我更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些变化,所以我的创作还是以紫泥为主,器型上也更写意一点。所以虽然题材还是那些题材,但又能让人感觉到不同。

观紫: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灵感一般从何而来?

薛峰:书画作品给了我很多灵感,尤其是一些写意的国画。国画讲究师法自然,比如国画中的山,一个个层次分明、浓淡相契的线条,表现出的更多是一种磅礴的气势。从自然界中的生物到茶桌上的一把壶,任何一件具象的紫砂壶作品,也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局部和整体,我觉得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像国画一样,追求是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念美,达意为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制作上的随意、粗糙和潦草,相反,越是这样越需要手底下的精雕细琢。

观紫:您现在的制壶生活和在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没有产生什么共振?

薛峰:首先是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们系分三个专业,雕塑、工美和陶瓷设计,以前我教雕塑,现在把我调到了陶瓷设计专业,教紫砂花器这门课程。日常教学中,我会跟学生强调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性。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必然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且平衡的。如果连制作者自身都无法分辨美的事物,那还怎么去创作好的作品,所以提升自己的审美在我看来是每个制壶人都不能缺席的一门课程。审美提高了,如果手头的功夫不到,东西还是做不出来,所以我还鼓励学生不断自己动手去实践,多练,只有眼到手到,才能有好的作品出来。

事实上,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艺技法的同时,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在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这些方面作出了许多安排。比如我们会给学生上一些鉴赏课,讲解一些优秀的作品(包括它的创意)。每学年学生都有外出考察,我们会组织学生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学习,组织学生看一些大型的展览,包括高校毕业展等,这些虽然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无疑是有用的。

观紫: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是否满意?有没有什么能和大家分享的?

薛峰:我的生活其实非常简单,基本就是家、学校、工作室,三点一线。前面也说了我其实有点内向,这同时也给了我更多时间和空间,我也很满意自己的这种状态,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节奏中,我才能自学紫砂制壶,且学而有得。前年下半年我开始学习古琴,弹奏古琴可以让自己的心更静一点,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我一直坚信,自我的提升是没有终点的,对艺术的追求也是没有终点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途中,我们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薛峰 | 岁月

W O R K S

作品展示

ˉ

薛峰 | 柿柿如意

薛峰 | 丹若

【观紫|访谈100】薛峰:学而自通-026

薛峰 | 金秋

薛峰 | 佛手壶

薛峰 | 暗香

薛峰 | 芳华

薛峰 | 硕果

薛峰 | 福寿

薛峰 | 丰盈

A R T I S T

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获硕士学位,

师从全国著名雕塑家、陶艺家姚永康教授。

现任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教师,

一直从事紫砂雕塑、陶艺、紫砂壶创作。

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获奖。

2008年,陶艺作品《福娃1》在江苏省创新作品评比中获三等奖。

2009年,陶艺作品《福娃2》在江苏省工艺美术首届“艺博杯” 三等奖。

2011年,陶艺作品《童乐》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第二届陶艺创新作品展评中获得金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作品展三等奖。

2013年首届“荆溪杯”宜兴紫砂手工大赛三等奖。

2013年作品《琴棋书画》第三届艺博杯陶艺作品展金奖。

2013年第五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银奖。

2014年第六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银奖。

2008-2018年期间发表关于雕塑和紫砂论文二十余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