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作者:任撰

原创 任兆应(河港漫步者)

余杭塘河,为杭州主城第二主干(道)河,总长21.7公里,西始余杭区,东接京杭运河。

今日塘河,河面宽阔,水质清澈;春风摇曳,河面粼粼,水起波光。

该河的平均宽度、港均深度、码头数量、航运规模等,不亚于杭州“母亲河”即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其他主干(道)河的依次是: 沿山河、中河、东河、贴沙河、上塘河、古新河、合建港河、蒋村港河等。曾列过约20条主干河的名称。

【 笔者搜百度以核实规范“河名”,会跳出什么砖家或美女助手的“热心等待”回答,以收费(老这样);胡扯否,搜无果。充其量搜不出7-8个河名,给你2-3个,要其何用;还来个错的“赤”沙河。搜为核实,既然无用,干脆弃搜。有时还不如查字典辞源,反而快捷(书房和南厅、多墙皆书)。或细忖作回忆 】

余杭塘河,杭人称塘河、粮河,有塘河新村、粮河花园等普通住宅小区。也有高档别墅群,于余杭塘河南岸的公园里面。

古余杭塘河,有八百年历史,也称千年古塘河,相似千年古运河。

自古以来,古塘河是杭州旧城的水上货运要道;该河道商船云集,航运发达,反映了从旧时“漕运文化”,逐渐到现代治水文化、商贸文化的过程,记载着杭州水系、河流港道的历史变迁。

杭州主城和余杭线航道,已禁止货船通行,关停了沿线余杭区的多家码头;实现了从货运船只向客运船只的过渡,成为水上旅游热线。

自隋唐、明清至民国,京杭大运河和古余杭塘河;无论春夏秋冬,只见河道两岸,皆是苦难的劳苦纤夫;身上斜背纤绳,双手轮换拖船,南来北往,行于河边。

隋炀帝杨广,烟花三月下杨州,沿着京杭大运河到江南,御龙舟、坐龙椅,沿途游山玩水,皆由纤夫背纤。康熙几下江南,乾隆三次到杭州,更是如此。

有词载: 大运河接古塘河,血泪斑斑先到死。

现余杭塘河,没了古代两岸纤夫,汗流浃背、弯腰累行,身背纤绳的血汗史。

今日古塘河,已没有昔日来往货船和岸边码头的喧嚣;两岸宁静、河水清晰,树木翠绿、桃红花草,回归生态。

南岸“水上公交”亭子,有余杭塘河的介绍牌。载其全段原文字,以更臻完善:

【 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又名“官塘河”,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西起南苕溪余杭闸,流经老余杭、仓前街道、五常街道至杭州,向东入京杭大运河,全长21.7公里。余杭塘河在历史上商船云集、航运发达,反映了以漕运文化为中心并随其发展而来的治水文化、商贸文化乃至建筑文化,是记载杭州历史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起,余杭线航道禁止货船通行,关停沿线余杭组团18家码头,实现了客货船通行向客船通行的过渡,成为水上黄金旅游线。从此余杭塘河再也没有昔日货船通行时的喧嚣,航道两岸繁忙的码头归于宁静,数百年漕运成为历史,古老的运河支流丛此负担起生态文明的使命。】

河边有行船禁示,提醒“禁止抛锚”,间隔河段公里处,有多处机械液压式升降堤坝,掌控河港水位,应对夏日台风洪水。

河中有大型淤泥船,岗位到人、管理严格,清洁河道。

余杭塘河有杭三大桥,为南北方向的主干道古墩路,南始知名“古荡”,北至城北“三墩”,称为古墩。

有“塘河码头”,为杭三大桥的余杭塘河大码头;河港两岸有四处桥墩平台,清代起至六十年代,此处是大批货运船的卸货上岸处。

京杭大运河的货运船只,进入余杭塘河,泊在该两岸“塘河四码头”;挑着重担,走上台阶,卸货清船;货物分流到全城,这是杭城的主要水运码头。

不止余杭塘河,还有贴沙河,水则更清。上海客人熟悉贴沙河,对比苏州河。

笔者有好几位上海朋友(原上海工具厂和上海机床厂,沪有亲戚),他们道: “佬(顶)服贴杭州的河缸(港),城站货(火)车站出大门,沿着北面走,有条贴沙河,这里的河施(水)是煞清爽。阿啦(我们)苏州河是‘黄阿’(水有时呈黄色),‘佬浑阿’(混浊),黄浦港(江)稍好点”。

说到河流水质,和沪客聊天,听听沪话,倒也开心。与能者为友,开心是福。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
第二主河粼粼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