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乌事件第40天:局势来到了十字路口,4月能否迎来和平?

作者:定风波里
时间来到4月4日,俄乌事件已经40天了。美国42天攻下伊拉克,而俄乌谈判仍有较大分歧。综合判断,或许局势已然来到了十字路口,是4月迎来和平,还是走向深渊?

一、乌克兰称俄军杀害当地平民,俄方否认

当地时间4月3日,乌克兰媒体公布了一系列布查市平民死亡的图片和视频,乌克兰政府指责是俄军杀害了这些平民。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最新回应:乌方的目的旨在“破坏和平谈判”,并在Telegram上写道:“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于2022年4月4日就乌克兰军队和激进分子在布查发起的挑衅举行会议。基辅政权的另一项罪行的实质,是破坏和平谈判和升级暴力。”

布查事件确实引人侧目,传达了大量信息和重磅信号。一是这是由乌克兰媒体公布,并且乌克兰当局还指责了俄军杀害平民;二是俄罗斯发言人表示要求就布查事件举行会议,并指出这是破坏和平谈判和升级暴力;三是人心归附及国际道义已经是双方重点争取的标的。

这或许说明着俄乌不仅对时局看法不一样,盘外招也是层出不穷。(此前,美国媒体曝光乌克兰情报局表示哈尔科夫居民给俄军士兵送毒蛋糕毒酒,导致俄方2死500伤)

总之,这些事件无疑为俄乌谈判蒙上了阴影。而相信这些事件,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俄乌双方都会努力证明自己。这一事件的恶劣影响,并不是可以说轻易过去了。可以想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会就而布查事件进行持续的交锋。

二、美国隔岸观火,想好事占尽

俄乌事件第40天:局势来到了十字路口,4月能否迎来和平?

城市天际线上的月亮升起塔科马华盛顿美国

美国一方面表示“很快将对俄罗斯采取更多行动”。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美国“很快”将对俄罗斯采取更多行动。“美国将继续向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周围的所有人施加压力,人们很快就会看到美国向俄罗斯施加额外的压力和制裁。”

另一方面却又加大采购俄罗斯石油的产量。俄罗斯方面称,过去一周美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的产量增加了43%,达成每日10万桶。

对此,俄罗斯官员称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量大增,同时强迫欧洲制裁俄。并且,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又表示,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美元和欧元的可信度降低,俄罗斯将把“卢布结算令”的适用范围从现阶段的天然气扩大至其他出口货物。

更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成员国斯洛伐克已经表示愿意用卢布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或许,俄欧较量越发明显。

结合之前俄罗斯在俄乌五轮谈判的对美国的批评,称其在背后左右乌克兰的谈判的意志。如今,俄乌事件过去了40天。或许,美国的态度和立场越发清晰。隔岸观火、笑看风云,如意算盘已经昭然如揭。

三、俄罗斯表示准备在任何方向开通更多人道主义走廊

俄乌事件第40天:局势来到了十字路口,4月能否迎来和平?

泽连斯基遣责俄罗斯杀害平民,要求西方加大制裁

当地时间4月3日,俄罗斯国家防御指挥中心负责人米津采夫说,应土耳其方面的倡议,俄方将于4月4日开通马里乌波尔至别尔江斯克的人道主义走廊。此外,俄方准备“在任何方向开通更多人道主义走廊”。

另外,米津采夫表示:自3月2日以来,俄罗斯已向乌克兰运送7842.3吨人道主义物资,开展739次人道主义行动。自俄方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已有585458人从危险地区撤到俄罗斯,其中包括117405名儿童。

当然,客观地说,俄罗斯的人道主义物资大多是投放于顿巴斯地区。但冲突事件以来,俄罗斯确实保持了较大的克制。对基辅也是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其他地区同样也是以去军事化、以打击军事设施为主要军事核心目标。

总体来讲,俄罗斯的较大克制是基于全方面的考虑,不仅是基于同宗同源。事实上,乌克兰也很难认定目前是全民皆兵。因为一个显然的事实是乌克兰内部已经是隔阂重重,东中西地区显然对乌克兰的认同感是存在差异的。

或许应当说,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也过去的三十年的所有战事不同的。俄罗斯保持较大克制也应当理解为是一种全面的战略考量。截止目前,仍保持着谈判和人道主义通道,也至少说明着和平谈判尽管艰难,但始终是作为最主要的选择。

四、写在最后

俄乌冲突持续,风险将蔓延多个地区。直观影响了俄乌双方的经济民生。

乌克兰方面,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338万乌克兰难民逃到了邻国,仅波兰一个国家就收容了超过205万乌克兰难民。世行也已经大幅调低双方的经济预期,而乌克兰官方已经表示直接损失近6000亿美元(相当2021年gdp的3倍)。

而俄罗斯众多平民饱受西方无理制裁,甚至连俄罗斯作家和书籍都遭受封禁,同时还引起社会通胀问题。有在俄罗斯定居的华人博主通过实拍超市等视频表示制裁确实对民众的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同时,冲突持续还不仅只是影响双方,欧洲也将陷入能源和难民的双重危机,蔓延一时的黄马甲运动也有卷土重来之隐忧。事实上,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已经爆发了规模性抗议。

总之,作为第三方,基于现实的复杂性,理性判断冲突大概率还将继续持续。但个人还是希望双方能够尽早和平谈判结束战事,希望其他方不是加剧局势紧张、而是促进和平谈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