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编会开车|比亚迪“停产”是好事,当机则断

第一次觉得“停产”是个褒义词!

就在数天前南北大众因疫情原因,工厂停产;就在三月中旬,特斯拉也是因疫情停产两天,三月末又发公告,二次停产,还是因为疫情。

4月3日晚,比亚迪发出“喜报”: 3月乘用车全系销售104338辆,同时发出公告“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

主编会开车|比亚迪“停产”是好事,当机则断

此“停产”非彼“停产”。但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官宣停产燃油车后,或将带动更多车企跟进。

先看比亚迪三月份的销量数据。

这是比亚迪首次单月销量突破10万大关,其中DM插电混动车型销售50674辆,EV纯电车型销售53664辆。

再回看2月份数据,比亚迪全系销售90268辆乘用车,其中新能源车型为87473辆,燃油车的贡献仅剩2795辆,且这个数字几乎是连续三个月按“每月2000-3000辆”的速度递减,直至3月“再无建树”。

主编会开车|比亚迪“停产”是好事,当机则断

比亚迪燃油车销量的锐减,凸显的是新能源车的暴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占总销量比重的98%,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暴涨率”都达到了400%以上。原本计划2022年销售目标百万的比亚迪,在专业分析公司的数据分析下,今年的销量或直指150万辆。

可以肯定的是,近几年比亚迪在刀片电池和DM- i超级混动动力两方面的努力在市场上找到了强烈存在感。

2020年3月,比亚迪发布新一代自研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一年之后,从最初只有汉EV车型使用,到现在比亚迪旗下全系纯电动车型搭载。此外,刀片电池开始外售,包括特斯拉、蔚来、小米等车企都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绯闻”客户,这都印证了刀片电池的技术可靠性与市场青睐。

2021年1月,比亚迪推出DM-i超级混动发布,一次性发布了秦、宋、唐的三款DM-i车型。

主编会开车|比亚迪“停产”是好事,当机则断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在DM-i技术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要让DM-i超级混动进入传统燃油车绝对主导地位的细分市场,在红海中杀出一片蓝海。”

一年后,DM-i车型不仅成了比亚迪的宠儿,更是在市场上众星捧月。不仅其他品牌也积极推出类似技术产品跟风,DM-i动力也成为“商品”开始向新能源品牌创维汽车供货。

市场需求的暴涨,除了红利,也有要求——产能,高效又成熟的产能。

扩产,这个词几乎是伴随比亚迪销量一起成长的东西。

目前,比亚迪位于长沙、西安、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的六大汽车产业基地已经处于积极扩产时期,此外,正在建设的还有合肥、常州、郑州工厂。4月1日,比亚迪与贵阳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将在贵州开启刀片电池和云巴项目。

现在,一切与比亚迪汽车有关的问题归结起来就两个:时间和电动化。

主编会开车|比亚迪“停产”是好事,当机则断

时间,已经确定。4月3日,中国的寒食节。古历说,当日“禁烟火”。巧与不巧,这一天,比亚迪成了首个停产燃油车的企业。有意无意,比亚迪在寒食节抛了一个好梗。

相比于其他车企“预计停产燃油车”的时间表,比亚迪足足提早了三年时间。正如王传福在日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去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超预期,未来行业变革的速度可能比想象的要快。按照去年行业变革速度来看,如果是等速计算,今年底预计大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35%。

新能源汽车行业如同潮水般奔涌而来,但“纯电”不是“蠢电”,即便是手握DM-i和刀片电池的比亚迪也不能高枕无忧。

与新能源一起奔涌而至的还有“智能化”和“高端化”。前者,是木桶理论中,比亚迪的那块“短板”;后者,是比亚迪这块招牌的镶金材料。

一位比亚迪的销售在推介车型时很实在的表示,“现在大家欣然接受在车内的唱K、观影,那都只是所谓的智能初级阶段。更多的体验你没用到,只是你暂时还未想到而已。”比亚迪自身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智能化上面存在的不足,当下已经投入大量精力发展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相关团队人数已经达到了2000人。”

而在高端化方面,比亚迪已经不断在向外界渗透出消息:腾势要转做高端,新车已经准备出发……同时要强调的是,腾势只是比亚迪旗下独立品牌,价格区间在30万-50万元,比亚迪高端品牌另有其“人”,价格会设定在50万-100万元区间。

比亚迪主导品牌的意图不言而明。据了解,腾势品牌将在2022年向市场投放一款新车。按照计划,腾势将于未来两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三款新车型,包括MPV和SUV。

无论如何定义“高端”二字,这两大区间车型都是比亚迪不曾探过的路。产品力与市场反响是否还会受惠于之前,还不能妄下定论。

主编会开车|比亚迪“停产”是好事,当机则断

但比亚迪似乎已经做好了快速反应的心理准备。

之前,王传福在接受一次媒体访问时说到,“现阶段用打仗形容不为过。打仗要决策快,错了就要改,在执行过程中调整,快速迭代。”

“这场变革中,一定是快鱼吃慢鱼,绝不是大鱼吃小鱼。”

潇湘晨报记者毛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