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题图:《寒食帖》

我们也身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浮躁取代了冷静,物质取代了文化,故宫、文物、《寒食帖》……一切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符号,艺术品所积蕴的时间的力量,恐怕也只有时间可以承受。

寒食帖

文 | 王晶

来源 | 《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5期

"时间只是经过,刚好留在这里……"

200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拍了一部叫做《经过》的电影。故事从悠扬的民乐二胡卖艺人面前的"人生缺憾,一碗承受"而起,围绕着《寒食帖》和三个年轻人各自的执着寻找层层展开,穿梭时空,以文物的角度直面文化和时代。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经过》剧照

《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因景触情的两首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街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寒食帖》单字局部

寒食节的典故由"君君"、"臣臣"而来,晋文公为祭奠介子推不求利禄、抱树而死,自此下令此日禁火寒食,以示追缅。又是寒食,"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被贬到黄州三年的苏东坡借彼之遭遇,感怀到自己的乌台诗案、孤独困苦、潦倒际遇不免苍凉,因缘际会,写出了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从介子推到苏东坡,面对人生极寒时都面临着选择,介子推不能忍受同流合污而选择与母同归,苏东坡则在"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里两难。这种纠结,不仅在文字中流露,而且整幅作品的书法境界都是诉说。与唐代的书法华美不同,宋代文人的书法显得更为自然苍劲,或许与国破山河的大时代千丝万缕罢。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时空变换,镜头穿梭,一本《寒食帖》占尽了命运的错讹。乾隆皇帝在看到这本手稿后,遂将其收入内府,题诗封印。在乾隆收藏的书画中,常见"宜子孙"的方印,似乎他早明白了千秋百代不如一笺书画。同时也留给我们一个思考的空间,那就是我们怎样看待历尽沧桑仍平静的文物?怎样面对传承千年的文化?

一百年后,"宜子孙"的书画珍品在圆明园中受尽践踏,万幸残留的《寒食帖》又染上二战的烽火,辗转东渡,经历东京大地震……它已经不再是一本贴,一件文物,而是整个国家命运的见证。

再逢太平,《寒食帖》的真迹如今依旧默默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纸卷泛黄,承载多少缺憾。苏轼的寂寥犹如轮回,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依然要面对。就像是《经过》中的岛,他的祖父曾经在东京参与了《寒食帖》的修复,所获的震撼也影响了他,但他终究还是不能体会,直到在工作中遇到排挤;就像是《经过》中的东横,苦苦执着于父亲的失踪、初恋的远走放不开心怀;就像是生活中的我们,"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年华已逝,病起须白,开始融进世事的沧桑时,双眼迷茫,该何去何从?

时间只是经过,人也只是经过。

当然,沉浮挣扎的不仅是人,还有这个时代。回到《寒食帖》,1082年前后正是宋朝变法革新的时代,新旧力量对撞,苏轼沦为新政的牺牲者,身陷囹圄。但文人的脊梁未折,重拾"雪堂"后东坡依然"拣尽寒枝不肯栖"。异曲同工,我们也身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浮躁取代了冷静,物质取代了文化,故宫、文物、《寒食帖》……一切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符号,艺术品所积蕴的时间的力量,恐怕也只有时间可以承受。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一帖“寒食”,寂寥犹如轮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