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热血”班主任50岁生日当天完成百次献血

作者:科技健康在线

“今天是我的生日,希望用特别的方式来庆祝!”4月2日是献血者田运明50岁生日,当天他和往常一样,来到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捐献了2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这也是他第100次无偿献血。

“热血”班主任50岁生日当天完成百次献血

田运明正在献血。

为爱挽臂:“热血班主任”将献血看作责任和义务

今年50岁的田运明,目前在武汉市实验学校任教,是一名有着27年教龄的高中英语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熟悉他的学生都叫他“热血班主任”。从2004至今,他累计捐献了37300毫升血液,相当于7个成人体内血液量总和。其中献全血1000毫升,献血小板181.5个治疗剂量,(献一个单位血小板相当于200毫升全血),捐献的血液足以让180余人得到及时救治。

初次献血时的情景,田运明仍历历在目。“之前在报纸上看过关于献血的报道,知道它可以挽救生命,但不知道对身体是否有影响,想体验一下。” 2004年8月16日,田运明和家人在逛街时看到献血车,抱着尝试的心理,就走上前献了200毫升热血。看到献血后身体无异样,他又陆续献了2次全血。

真正让田运明下定决心坚持献血是在2016年。一天,他接到了血液中心的电话,得知有同血型的患者急需血小板后,他立即赶往血液中心,第1次完成了成分献血。“看着殷红的血液一点点从我的身体里流出,一想到我捐献的血液马上就可以救人,就觉得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值得!”在护士的耐心讲解下,田运明了解到献成分献血间隔期只有14天,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不少献血者都选择每月定期参与成分献血。

“当时,在血液中心,我看到很多人都在献血,触动很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默默做贡献。我作为一名教师,身负教书育人的重责,献血理应义不容辞。它不仅我献爱心的一种方式,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从那时起,田运明几乎每月都会来献血。为了能次次献血成功,每天他还会和学生们一起晨跑,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他说,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们做个榜样,希望学生们也能成为有爱心的人,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

热血传承 学生将献血当作成人礼

田运明告诉记者,每次他都会趁着工作间隙,向学校请假来血液中心献血。完成献血后,他又会赶回学校继续工作。“我回去的时候,总有学生好奇地问我,老师,您每次请假都干嘛去了?我就会和他们说起无偿献血,希望给他们埋下爱心的种子。” 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学生在成年后也成为了献血者。

“热血”班主任50岁生日当天完成百次献血

田运明的学生给他送上的生日贺卡。

“田老师,我成年了,来献血了,和您分享一下!”田运明至今都还清楚地记得2018届的毕业生邓婷、李泽闻等人在第1次献血后给他发的短信。田运明说,这样的“爱心链接”让他十分欣慰,学生们不仅学业有成,还能勇担社会责任,这是对他作为老师最大的肯定。“一会回学校,学生还要给我过生日呢,我一大早就收到了他们送给我的贺卡。”

“热血”班主任50岁生日当天完成百次献血

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为田运明颁发百次无偿献血者的奖章、奖杯和证书。

现场,为表彰田运明百次献血的善举,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为他颁发了百次无偿献血者的奖章、奖杯和证书。面对荣誉,田运明谦虚地表示,“我只是众多献血者中的一员,算是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今年我已经50了,能献血的时间不算多了,希望能献血到退休吧。”

“感谢像田运明老师这样坚持献血的辛勤园丁们,他们不仅在三尺讲台默默地为教育事业耕耘着,也用大爱善行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爱心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深刻的。”据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副主任谢松丽介绍,教师队伍一直在无偿献血爱心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教授潘迎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高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吴树堂、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的音乐教师华雨辰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不仅坚持献血,还用爱心感染着身边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他们,参与无偿献血,给社会带去更多的正能量。

来源:武汉科技报

通讯员:肖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