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血”班主任50歲生日當天完成百次捐血

“今天是我的生日,希望用特别的方式來慶祝!”4月2日是捐血者田運明50歲生日,當天他和往常一樣,來到武漢血液中心成分捐血科,捐獻了2個治療劑量的血小闆,這也是他第100次無償捐血。

“熱血”班主任50歲生日當天完成百次捐血

田運明正在捐血。

為愛挽臂:“熱血班主任”将捐血看作責任和義務

今年50歲的田運明,目前在武漢市實驗學校任教,是一名有着27年教齡的高中英語教師,也是一名班主任,熟悉他的學生都叫他“熱血班主任”。從2004至今,他累計捐獻了37300毫升血液,相當于7個成人體内血液量總和。其中獻全血1000毫升,捐血小闆181.5個治療劑量,(獻一個機關血小闆相當于200毫升全血),捐獻的血液足以讓180餘人得到及時救治。

初次捐血時的情景,田運明仍曆曆在目。“之前在報紙上看過關于捐血的報道,知道它可以挽救生命,但不知道對身體是否有影響,想體驗一下。” 2004年8月16日,田運明和家人在逛街時看到捐血車,抱着嘗試的心理,就走上前獻了200毫升熱血。看到捐血後身體無異樣,他又陸續獻了2次全血。

真正讓田運明下定決心堅持捐血是在2016年。一天,他接到了血液中心的電話,得知有同血型的患者急需血小闆後,他立即趕往血液中心,第1次完成了成分捐血。“看着殷紅的血液一點點從我的身體裡流出,一想到我捐獻的血液馬上就可以救人,就覺得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值得!”在護士的耐心講解下,田運明了解到獻成分捐血間隔期隻有14天,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不少捐血者都選擇每月定期參與成分捐血。

“當時,在血液中心,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捐血,觸動很大。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默默做貢獻。我作為一名教師,身負教書育人的重責,捐血理應義不容辭。它不僅我獻愛心的一種方式,也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從那時起,田運明幾乎每月都會來捐血。為了能次次捐血成功,每天他還會和學生們一起晨跑,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态。他說,要以身作則,給學生們做個榜樣,希望學生們也能成為有愛心的人,将來能為社會做貢獻。

熱血傳承 學生将捐血當作成人禮

田運明告訴記者,每次他都會趁着工作間隙,向學校請假來血液中心捐血。完成捐血後,他又會趕回學校繼續工作。“我回去的時候,總有學生好奇地問我,老師,您每次請假都幹嘛去了?我就會和他們說起無償捐血,希望給他們埋下愛心的種子。” 在他的帶動下,不少學生在成年後也成為了捐血者。

“熱血”班主任50歲生日當天完成百次捐血

田運明的學生給他送上的生日賀卡。

“田老師,我成年了,來捐血了,和您分享一下!”田運明至今都還清楚地記得2018屆的畢業生鄧婷、李澤聞等人在第1次捐血後給他發的短信。田運明說,這樣的“愛心連結”讓他十分欣慰,學生們不僅學業有成,還能勇擔社會責任,這是對他作為老師最大的肯定。“一會回學校,學生還要給我過生日呢,我一大早就收到了他們送給我的賀卡。”

“熱血”班主任50歲生日當天完成百次捐血

武漢血液中心成分捐血科為田運明頒發百次無償捐血者的獎章、獎杯和證書。

現場,為表彰田運明百次捐血的善舉,武漢血液中心成分捐血科為他頒發了百次無償捐血者的獎章、獎杯和證書。面對榮譽,田運明謙虛地表示,“我隻是衆多捐血者中的一員,算是為社會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今年我已經50了,能捐血的時間不算多了,希望能捐血到退休吧。”

“感謝像田運明老師這樣堅持捐血的辛勤園丁們,他們不僅在三尺講台默默地為教育事業耕耘着,也用大愛善行滋潤着每一位學生的心田,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愛心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深刻的。”據武漢血液中心成分捐血科副主任謝松麗介紹,教師隊伍一直在無償捐血愛心傳遞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武漢大學曆史學院的教授潘迎春、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高明、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思政課教師吳樹堂、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國小的音樂教師華雨辰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他們不僅堅持捐血,還用愛心感染着身邊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他們,參與無償捐血,給社會帶去更多的正能量。

來源:武漢科技報

通訊員:肖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