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贾元春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不下旨赐婚?

贾宝玉长大后,他的姻缘开始牵动着贾家诸人的心。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也逐渐浮出水面,以贾母和王夫人为首的两派人,开始了“明争暗斗”。

虽说古人讲究儿女姻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实际话语权的归属没有那么简单。在封建大家庭,上位者的话语权才是关键。

贾元春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不下旨赐婚?

比方贾母是贾家的老封君,她的意见最关键。贾母要给贾宝玉的姻缘做主,谁反对也没有用。且贾政毫无疑问要听从母亲的。王夫人也得听丈夫和婆婆的。

贾母是真正拥有一票决定权,她要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才能使用。

但贾家地位最高的并不是贾母而是贾元春。身为贤德妃,她的一句话可以搞定一切,就算贾母的主意也能驳回。就看她要不要发表意见。

从原文的诸多线索看,元春显然参与进了贾宝玉的姻缘矛盾中。贾母、贾政都属意林黛玉。贾元春和王夫人都认可薛宝钗。

贾元春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不下旨赐婚?

不提贾母那边如何,本文讲一下贾元春的立场。

元春身在宫中,按说她并不会参与贾家内部的事。但她是王夫人的女儿,是母亲的靠山。

元春省亲当晚,赵姨娘和贾环都被隔离,就证明了贾元春坚决地站在了母亲的立场。

而元春省亲当晚,她唯二的修改贾宝玉提额,都与林黛玉有关。

一,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蓼汀”是供大雁、水鸟栖息的沙洲,林黛玉就是“雁”的象征。

去掉蓼汀,大雁没有栖息之地,象征不给林黛玉立足之地。预示日后黛玉日后会被迫离开贾家。后文《折足雁》酒令也呼应了这段故事。

贾元春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不下旨赐婚?

二,修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的“香玉”二字和“绿玉”,后文小耗子偷香芋故事又作补充,薛宝钗也说元春不喜“绿玉”。绿玉就是黛玉,香玉也是黛玉!

曹雪芹借“蓼汀”、“香玉”,暗示贾元春的立场。她以一己之力“除掉”林黛玉,支持王夫人推动的金玉良姻。

还有,端午节元春赐节礼,打醮清虚观张道士提亲,都代表了贾元春的意志和持续干预。

贾母正是由于贾元春插手,才不得不收敛对宝黛姻缘的支持。

贾元春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不下旨赐婚?

薛家也由于贾元春的支持,才能够住在贾家七八年不走。等待贾元春的决定。

然而,就像贾母始终不做主一样,贾元春也从始至终没有做主赐婚。贾宝玉的姻缘于是悬在那里,成为短暂的平衡。

那么,贾元春为什么不做主赐婚呢?说起来也不复杂,与贾母差不多。

首先,贾元春虽然贵为贵妃,贾宝玉是她弟弟,但手也不好伸得太长。她支持母亲王夫人,表达意见可以。但真要做主弟弟贾宝玉的婚礼,也不合规矩。

元春赐婚不是小事,得正式传旨。而她在宫里并不得宠,正经事做不好,干这些不该她管的事,更容易遭人非议,因小失大。

贾元春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不下旨赐婚?

其次,贾宝玉当时年纪太小,还不到婚嫁年龄,贾母也在等时机成熟,才好张罗。

贾家人婚嫁相对要晚,从贾珠、贾琏、贾蓉来看,大多十七岁左右,迎春出嫁也是在十七岁左右。

贾宝玉的婚事拖延,主要是年纪不到,不能确定!

最后,贾政出差三年也是贾宝玉婚姻耽搁的主因。贾政不在家,贾母、贾元春都不能私下做主。她们的意见都要建立在一家之主贾政主持认同的基础上。

贾元春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不下旨赐婚?

贾宝玉不是不能在十五岁结婚,但一定不能父亲在外出差劳苦,他却在家娶妻,不合规矩!

等贾政回来时,贾元春已经失宠,太监不断来贾家要钱打抽丰,她自己都焦头烂额,也顾不上贾家这边。

当然,最终宝黛姻缘被破坏,林黛玉被迫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还是贾元春左右了结果。

贾元春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不下旨赐婚?

林黛玉和贾探春被赐婚海外,肯定是皇家行为。其中贾元春做了什么不言而喻。

林黛玉不久死去,黛死钗嫁,才有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后文。

王夫人和贾元春母女,反对宝黛姻缘还是得逞了。但根据刘姥姥雪下抽柴故事伏笔,贾母就死在了“金玉”婚礼当天,也致使贾宝玉和薛宝钗始终没有圆房。

一个错,造成满盘皆输,就是《红楼梦》的最终遗憾!

文|君笺雅侃红楼

还请帮忙点赞、收藏,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内容持续更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