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朝山左诗钞》中的利津乐安作者诗篇

《国朝山左诗钞》中的利津乐安作者诗篇

作者:薄文军

《国朝山左诗钞》,是清人卢见曾编纂的清朝早期山东诗歌总集。所谓“国朝”,即“本朝”,是指作者所生活及成书的清朝。山左,即太行山以东,是山东的别称。《国朝山左诗钞》现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卢氏雅雨堂刻本存世,其编纂成书应该不晚于这一时间。

卢见曾(1690—1768),字澹园、抱孙,号雅雨、道悦子,山东济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区),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第二甲第22名进士。历任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等职。学诗于王士祯(渔洋山人),素有诗名,爱才好客,名士咸集,流连唱和,时称“海内宗匠”。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国朝山左诗钞》刊刻的这一年,两淮盐引案发,卢因收受盐商价值万余之古玩被拘押,病死扬州狱中。跟其有姻亲关系的纪昀亦因漏言获罪,谴戍乌鲁木齐。卢见曾著有《雅雨堂诗文集》等,刻有《雅雨堂丛书》。

《国朝山左诗钞》中的利津乐安作者诗篇

《国朝山左诗钞》凡六十卷,选录清初山东诗人620余家诗作5900余首,又附见诗119首,为保存清朝早期山东诗人作品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作为私家编纂刊刻的书籍,《国朝山左诗钞》也存在选人选诗不够均衡等情况。若以作者籍贯划分,其收录诗作比较集中于德州(49人)、掖县(44人)、淄川(37人)、诸城(35人)、益都(35人)、曲阜(30人)、安丘(28人)、莱阳(25人)等州县,其中博山诗人赵进美选诗163首,莱阳诗人宋琬选诗162首,德州诗人田雯选诗127首,安丘诗人王士禄选诗123首。而许多的州县,则只有一人一诗入选。尽管文学作品不能按地区平分秋色,但如此苦乐不均也值得玩味。是编纂过于仓促?是作者不够重视和积极?还是多数地区真的乏善可陈?不好妄下结论。但以今东营市境内当时设县的利津、乐安(广饶)而论,即有李焕章、张志奇等人作品未予收录。检索《国朝山左诗钞》,共选录乐安籍诗人徐振芳诗作11首,陈荀会诗作1首;利津籍诗人纪之健诗作2首。

《国朝山左诗钞》中的利津乐安作者诗篇

徐振芳(1597~1657),字太拙,明末清初山东青州府乐安县段河村(今属广饶县稻庄镇)人。自幼颖慧,工古诗文,尤擅作诗,13岁时,就受到乐安文化名人、新科进士李中行的赏识,赞之曰“愚谷(明会元李舜臣)后一人也!”明天启七年(1627),徐振芳乡试业已中举,但因试策有忤逆宦官魏忠贤的句子,被降为副贡。徐振芳诗风初学竟陵派,后又融会李白、杜甫风格,博采众长,独成一家,境界高远,苍凉悲壮,海内多知其名。曾题诗龙山驿,兵备道吴廷简见了大为惊讶,与之结为兄弟之交。山东邹平人邱磊曾为秀才,后因功擢升为山东总兵,为人慷慨,深明大义,徐振芳一直帮他参赞军机。当时北京已经被清军占领,徐振芳协助邱磊积极组织抗清武装。后世传诵的“申包胥在终复楚,鲁仲连生不帝秦”句,即是徐振芳《阅操所招各义旅诗》中的句子。后邱磊为南明大将、东平伯刘泽清所妒杀,妻子儿女被囚禁,徐振芳积极营救。因为刘泽清也非常赏识徐振芳,便将邱磊的妻儿交付徐振芳。邱磊被害后,徐振芳感觉大明王朝再无勤王之师,于是漫游江浙山水之间,吟咏赋诗,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后被清廷猜疑,无法在家安居,便出家为僧,隐居安东卫(今江苏涟水)以终天年。徐振芳善古文词,尤精于诗。著有《雪鸿草》《三素草》《楚萍草》等,《四库全书》著录有《徐太拙诗稿》。其诗作现存500余首,收于《徐太拙先生遗集》。

《国朝山左诗钞》中的利津乐安作者诗篇

《国朝山左诗钞》选录的徐振芳11篇诗作为:《宫词》(二选一)《滁州怀李绘先魏云袭》《海陵寄李子傚》《齐安》《登紫薇阁看黄鹤山积雪》《乐游原早雁》《安庆》《秋赓》(十选三)《云谷寺咏梅》,均见于民国时期编纂的《徐太拙先生遗集》及今人编纂的《徐太拙诗集》,多出自《三素草》《楚萍草》,个别篇目题目不尽一致。作者小传中对徐振芳籍贯未能确准为乐安人,作了“或曰安丘人”的标注,显系编纂者掌握资料不够完备。

陈荀会,字星占,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东门街(今属东营市广饶县广饶街道)人。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举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第三甲第113名进士。陈荀会幼有异才,每逢考试必是第一。当时的乐安名宿李焕章,被奉为一方学界泰斗,轻易不赞赏别人,惟独与陈荀会结成忘年之交。清朝雍正十一年版《乐安县志》说,陈荀会“尝读书山寺,夜闻鬼哭床下,不为动”。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也可以想见,他一是胆大,二是刚正,“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陈荀会中进士时,双亲已到垂暮之年,他不忍远离父母,于是毅然放弃仕进,在家为双亲终养天年。著有《石琴草》《秋风草》等。《国朝山左诗钞》选录的陈荀会诗作为《淇源》。

《国朝山左诗钞》中的利津乐安作者诗篇

纪之健,字秉乾,山东省济南府滨州利津县(今属东营市)人。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科举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第三甲第120名进士。纪之健家族“一门三进士”“兄弟双进士”。其先祖纪绣为明朝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第二甲第60名进士、贵州按察司副使。其胞弟纪之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第三甲第132名进士,候选知县。纪之健中进士后,先任河南南阳府南阳县知县,再任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今九江,1914年因与福建德化重名改)知县,有政声,事迹载于《南阳治略》、德化《去思碑》。行取至京,官至广东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不畏强御,不虐贫寡,后以终养告归。卒后祀利津县乡贤祠。

康熙二十九年(1690),纪之健在南阳县知县任上,曾以当地名胜拱辰台改建文昌阁。在南阳,纪之健还留有五律《谒诸葛草庐》二首:

其一

何处求遗迹,闲闲十亩中。

草深孤卧绿,花落鸟啼红。

山绕零无尽,江流恨不穷。

悬知汉日月,终古揭蚕丛。

其二

龙卧非藏用,梁吟岂负才。

未参贤圣意,空使俗愚猜。

业自昭云汉,庐犹结草莱。

俨然崇俎豆,吊古奠椒杯。

清朝同治版《德化县志》记述纪之健宦迹,与《利津县志》略有不同:

纪之健,字野亭,山东利津人,壬戌进士,康熙三十五年知县事,居官谨慎,以爱民为行,尤好奖士,勤课试,考评深细,经指授为文者,咸有法度可观。治狱,亦有能声。以治行,擢河南道御史。

《国朝山左诗钞》中的利津乐安作者诗篇

纪之健著有《漫草》诗集等。有诗作《僧舍夜坐》《水月庵》《裕州游练真宫》《遣兴》《元日》《且耕图杂咏三首》等传世。

《国朝山左诗钞》选录的纪之健两篇诗作为:《僧舍夜坐》《水月庵》,分别见于清代李佐贤编纂的《武定诗续钞》及今人编纂的《利津明清诗选》。

(作者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东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东营市精品旅游促进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东营市地名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东营市谱牒文化研究会顾问,黄河口地域文化研究学者、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