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疫日记|“白衣家庭”的逆行与坚守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洪坤泽 庄燕红 文/图

讲述者:泉港区界山卫生院刘兴梅

13日,接到疫情爆发消息后,我们单位就立即启动“硬核”抗疫模式,以防护服为战衣,用咽试子当武器,时刻保持“白+黑”“听指挥+不停歇”的工作状态,破解抗疫密码。

经历了前两次疫情,我深刻意识到,在疫情面前,最关键的还是得抢时间,每一次的核酸采集,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

所以,那天下午,我受命到界山镇政府、界山派出所先对公职人员进行核酸信息采集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给全体村干部进行采集,第一时间确保辖区一线战士全员安全,保障后续抗疫工作顺利开展。

抗疫日记|“白衣家庭”的逆行与坚守

而来不及小憩片刻,在接到指令后,我又继续赶往下一站,服务返乡人员。结束后返回单位时,已是深夜,四周寂静无声,一片漆黑,我们卫生院却灯火通明,防疫小组正在通宵忙碌着。

14日一早,我便出发入村参与全民核酸采集工作。由于泉港7个乡镇核酸采集时间安排不一致,我每日要辗转于一个接一个村庄支援,时间安排紧凑,尽管回到单位时已一身疲惫,却也不敢睡太深,生怕错过了手机里的紧急通知。到了凌晨3点多,睡不到三小时的我,醒来收拾下又继续出发了,一刻也不敢耽搁。

抗疫日记|“白衣家庭”的逆行与坚守

16日,我来到鹅头村发现,村庄里有不少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的村民无法参与集中采集,我主动请缨入户为他们采集核酸。为了到村民家中采集核酸,我穿着防护服,提着标本转运箱,以及各类采样物资,挨家挨户上门采集核酸。

抗疫日记|“白衣家庭”的逆行与坚守

刘兴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采集核酸样本

鹅头村的路又窄又陡,村里的工作人员用电动车载着我,一路颠簸着,遇到车子无法过去的路,只能把我放下。我背着笨重的采样物资徒步前行,一上午下来,厚厚的鞋套早已被磨破了,汗水也泡皱了衣服和手掌。

“刘兴梅,你现在是在跟时间赛跑,时间拖得越久,病毒扩散的可能性越大,必须争取时间。”当时,我脑子里就只记得这一句话,只想着要尽快完成全员核酸的任务,顾不上满身的疲惫与酸痛,因为我必须得赶在下午之前,到另一个村庄采集。

一转眼,日复一日的核酸采集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了,这10多天来,我时刻紧绷着自己的神经,每天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浪费一分一秒。虽然我家离卫生院只有短短10分钟的路程,但为了随时执行任务,我住进了卫生院24小时待命。我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此刻他也站在抗疫最前线,所以家中年幼的儿女,只能麻烦公婆帮忙带着,想他们时通过视频缓解下心底的那丝思念和牵挂,就已经很满足了。

抗疫日记|“白衣家庭”的逆行与坚守

这一次,我们家还有不少人与我一同“逆行”在“疫”线。我父亲是位乡村医生,从事医疗服务行业50余载,如今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仍深爱着医疗事业,他常常跟我们子女说,作为医护人员,要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让人世间少些悲痛。

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6人中,有5位都投身于医疗行业中,伴侣也多数在这个行业。我大哥在此次疫情期间担任泉州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主任,负责辖区内管控区病人收治及隔离;我四姐也是核酸采样队成员,进入一线疫区进行核酸采样;我的侄女在封控、管控区域,负责辖区内核酸采样结果、密接人员、阳性患者信息的采集及上报工作……

平日里,我们是父母、是孩子、是家人,但现在我们只有一种身份,就是抗击疫情、保卫人民健康的白衣天使。在父亲眼里,我们是他最骄傲的孩子。希望这次疫情赶紧过去吧,希望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地待在家人身旁,那样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啦。

编辑:小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