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马拉雅更新港股招股书,盈利水平明显好转

3月29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更新了招股书。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就2021年的移动端总收听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而言,喜马拉雅已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用近10年的战略定力,为音频行业打造了“内容-用户-科技”的底座,带领音频行业进入到不断探索新大陆、开拓潜能的大航海时代。

喜马拉雅更新的招股书有几个数据比较值得关注:一是2021年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68亿,较2019年的1.4亿接近翻倍增长;二是营业收入58.6亿元并且实现同比43.7%的高速增长;三是销售费用占比稳中有降,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四是净亏损率大幅收窄,盈利状况明显好转;五是移动端用户付费率提高至12.9%,高于腾讯音乐2021年财报公布的12.4%的付费率,更十数倍于荔枝的0.84%的付费率。

这些数据显示出,喜马拉雅的用户规模和付费订阅的基本盘较为稳固,付费、广告、直播和创新业务等多元变现模式之下,效率优势已经显现。

喜马拉雅更新港股招股书,盈利水平明显好转

营收增长强劲,净亏损大幅收窄

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的营收为58.6亿元,同比增长43.7%。其中,订阅收入为29.9亿元,同比增长49.0%;广告收入为14.9亿元,同比增长38.8%;直播收入为10亿元,同比增长39.6%;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4.4%。喜马拉雅的付费订阅、广告、直播已经成为平台变现的三大支柱,并依靠创新业务实现与数字出版、影视、电商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2021年公司实现毛利达31.63亿元,同比增长57.9%;毛利率由2019年的44.5%显著提升至54.0%。可见,近年来喜马拉雅的营收、毛利保持了强劲增长。横向对比来看,喜马拉雅的毛利率水平在整个互联网音频、数字音乐行业,也是大幅领先于腾讯音乐的30.1%、荔枝的29.0%和网易云音乐的2.0%。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但净亏损率已大幅收窄。2019年-2021年,公司经调整年内亏损分别为7.49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则由2019年的-27.8%增加至2020年的-13.2%,并进一步增加至2021年的-13.0%。

对于2021年经营亏损增加,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此前有行权条件的股权激励和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导致的股份支付开支增加7.1亿元,这和公司的经营表现并无直接关系。这类亏损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上市时普遍存在的情况,小米、美团、快手等都因为此类巨额亏损面对公众质疑。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公司上市前估值长得太多,股东和高管的“浮盈”价值变大,公允价值给公司带来的亏损就越大,体现的是投资人的价值增值。随着公司顺利上市,这部分亏损就不再计入报表,通常作为调整事项。

二是销售及营销支出增加9.2亿元,其中支持用户获取的渠道推广支出增加3.8亿元,用以推广系列品牌活动的品牌及广告支出增加3.4亿元。虽然绝对值看起来增加比较多,但由于其营收增速较高,喜马拉雅2019-2021年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5.2%、41.9%和44.9%,一直稳定在45%上下,趋势呈现微降。对比快手、拼多多、BOSS直聘等互联网企业来看,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营销费率在40%-60%波动,一般认为50%以内即为相对可控的水平。

庞大且持续丰富的内容库,带来用户粘性和付费率的不断提升

招股书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内容创作者数量超1351万。喜马拉雅生产的音频总体数量为3.4亿,有声书音频数量为490万,涵盖100多种类型的广泛音频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历史人文、亲子关系、商业及娱乐等,总时长约24亿分钟。2021年,喜马拉雅获得内容版权数量增长至57,184个,与包括阅文集团、中信出版社和晋江文学网在内的众多网络平台和出版商,以及德云社、吴晓波等演绎团队或作家建立合作,建立了牢固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营业成本一直是喜马拉雅最大的成本开支,主要包括内容创作者的收入分成和购买版权的内容成本。但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2021年喜马拉雅的营业成本由55.5%显著下滑至46.0%。2021年,喜马拉雅支付给内容创作者和签约方的收入分成达16亿元。优质的内容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流量,截至2021年底,喜马拉雅平台的《三体》有声读物和广播剧,以及迪士尼经典故事集的累计收听次数分别为9.26亿次、3.58亿次;主播“有声的紫襟”平台内粉丝超2000万,节目被收听超过640亿次。

公司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68亿,较2019年的1.4亿接近翻倍增长。其中,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1.16亿,移动端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为144分钟,总收听内容时长达17,441亿分钟,在全行业中收听时长占比达68%。

相较于其他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更高。据招股书披露,喜马拉雅的付费用户及付费率均逐年递增。2021年,付费会员数量1440万,同比增长52%。移动端用户付费率提高至12.9%,高于腾讯音乐2021年财报公布的12.4%的付费率,更十数倍于荔枝的0.84%的付费率。

尽管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用户仍处于变现的初始阶段,但喜马拉雅将继续扩大在线音频内容触点及分发渠道。截至2021年底,喜马拉雅与特斯拉中国、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吉利、比亚迪等74家汽车厂商开展合作,并已与中国主要的智能音箱及家用电器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扩大物联网及其他平台的用户覆盖范围,喜马拉雅已有效促进用户增加,2021年其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52亿,较2020年增加34.7%。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由于中国的在线音频渗透率远低于美国,中国市场机遇将不断涌现。就平均月活跃用户而言,中国的在线音频市场于2021年至2026年间的预期复合年增长率为22.4%,移动端、物联网及车载场景的平均月活跃用户预计在2026年增长至9.11亿。未来,基于音频行业尚待开发的千亿级蓝海市场,以及对家庭、车载两大场景的深入挖掘,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音频企业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打造音频行业的科技基础设施

2021年,喜马拉雅技术和研发人员占比近40%,研发开支占营收的比重达17.5%,高于网易云音乐、荔枝的12.4%、12.5%。从投入规模来看,喜马拉雅研发开支从2019年的4.7亿增长118.0%至10.3亿。喜马拉雅不断开发先进的专有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希望借此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也为2.68亿全端月活用户、1351万内容创作者、数万家广告商及音频生态系统的其他合作伙伴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

通过优化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以及对自动语音识别(ASR)技术的应用,实现更高效的内容创作、内容推荐和传播。同时,不断加强文本转语音(TTS)技术,以更经济和高效的方式大规模生产音频内容。

近年来,喜马拉雅的AI语音技术落地成果颇丰。今年年初,喜马拉雅的两项语音技术成果被世界顶尖学术会议“2022年IEEE国际音频、语音与信号处理会议”收录。此前,喜马拉雅智能语音实验室利用TTS语音合成技术推出“单田芳声音重现”系列专辑。喜马拉雅还基于自研的TTS框架,采集头部主播“喜道公子”的真声打造了AI主播“喜小道”,与AI续写应用“彩云小梦”合作,打造了首个从故事创作到演播均由AI完成的AI电台。AI语音技术吸引媒体加速布局音频内容,特斯拉等品牌电台也借助喜马拉雅的AI语言技术推出AI专辑。

不断加码的研发投入,为喜马拉雅构筑了越来越深的护城河。喜马拉雅通过AI技术、行业领先的音频相关技术以及商业智能分析对内容创作者进行赋能,并为其提供一套技术基础设施和工具;通过分析用户喜好,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内容搜索及推荐,进而提高他们的体验,提升他们的粘性和忠诚度;利用AI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来调整广告频率和形式,以更好地匹配用户的喜好,从而提高用户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并提升广告投放效果。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中国音频市场的收入预期将由2021年的人民币206亿元进一步增加至2026年的人民币1,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2.3%。可以预见,喜马拉雅将凭借领先的市场地位、丰富且不断发展的内容生态系统以及强大的技术,有能力进一步实现有机增长,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扩大用户群及提升活跃度,提高多元化变现能力和平台运营效率,尽快实现更有质量的盈利增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