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美产品难防的“陷阱”背后:多方创新联动全链条打击制售假

“提拉紧致,正品认证”“想要什么牌子就做什么牌子”……

随着医美市场的火爆,让人眼花缭乱的医美宣传充斥着各大平台,难辨真伪的医美产品混杂其中,不仅品牌方的知识产权和声誉受到侵犯,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消费权益也因此受到严重威胁。

假冒医美产品如何治理?行业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目前建立了哪些保护体系?近日,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行业相关专家、业内人士。

专家指出,目前“黑医美”机构中的虚假医美产品已成为极大的市场隐患。许多消费者在各类营销套路下,迷迷糊糊就购买了虚假医美项目,留下隐患。行业、执法机构等相关主体应做好治理监管,形成综合治理模式。

真假难辨的医美“陷阱”

近年,微创、无创等美容项目成为市场新宠,时间短又不用“动刀子”的诱惑,让爱美人士忍不住心动。但火爆的市场也让“黑医美”有机可乘。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案件中,被朋友圈里宣传的“成功”医美案例迷惑,女事主竟在一家无医美资质的化妆品店进行了所谓“全脸细胞剥离填充”等医疗美容行为。

然而,在第三次注射后,女事主突然右眼失明。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其右颞侧注射填充物后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后遗留右眼盲目4级,评定为八级伤残。

相似的悲剧屡屡发生。杭州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医疗卫生监督科廖维维告诉南都记者,被一些宣传话术迷惑,许多消费者混淆了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界线,进而落入非法医美的圈套。

实际上,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廖维维介绍,医疗美容是一种医疗行为,因此必须要在我们合法、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才可以开展。相较于生活美容,医疗美容对人体往往是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例如双眼皮手术、抽脂、肉毒素注射,玻尿酸注射等等。

医美市场发展迅速,廖维维明显感觉到,“比如医美机构的数量,可以说也是在明显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黑医美”机构中的虚假医美产品成为了极大的市场隐患。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年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推测在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流通医疗美容设备都是假货。

今年1月,南京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和江宁公安分局破获一起跨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医美医疗器械案,抓获团伙骨干成员16人,涉及北京、上海、新疆等全国10余个省市区的100余家美容店,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

相关执法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接到举报线索后,执法人员先进行了摸排,“表面是一个卖医美器材的公司,但其中的设备都是有问题的。有时这个公司也会接一些订单,给顾客打针、或者做热玛吉等项目。”许多消费者也不知真假,在促销等营销套路下,迷迷糊糊就购买了医美项目。

假冒伪劣的医美产品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品牌方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有极大的风险。廖维维认为,要做好市场治理,就要形成机构、行业、政府执法机构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模式。行业机构要自治自查,行业协会引导机构自律,有关部门做好监管。

各方联动“围剿”假货

在持续加码的市场监管下,不少“黑医美”“黑机构”被处罚。

南都记者了解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去年公布的第四批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显示,广州美生专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开设医美旗舰店,销售医疗美容项目。在销售某瘦脸针项目中,发布涉及“国产瘦脸针”“衡力瘦脸针”的广告,但其瘦脸针实为“衡力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根据相关通知,A型肉毒毒素已列入毒性药品管理。

针对当事人发布医疗用毒性药品违法广告的行为,广州天河区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其停止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并作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平台自治也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治理路径。阿里巴巴知识产权运营负责人徐骏介绍称,通过持续多年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模式创新探索等举措,阿里在如何联动各方打假治假,已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引领平台知产保护的健全体系。包括联合品牌权利人配合执法机构打击制售假上下游产业链,和联动行业协会、消费者群体以及青年设计师等保护主体,建立起一套打击假冒、鼓励创新、扶持原创、培养人才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提及这种协作模式的优势,南京相关执法人员表示,平台方联接更多的品牌权利人,且有创新技术能够快速识别利用平台进行销售的明显假冒产品,为后续配合监管打击治理假货发挥高效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实现行业内制售假全链条打击。

阿里巴巴打假联盟(下文简称AACA)某知名医药品牌权利人就举例称,医药行业小组的品牌权利人与AACA曾合作展开多起对假冒医药产品的案件打击。“随着合作深入,合作内容也从传统医药细化到医美类的打假维权。对于时下热门的一些医美产品,比如抗衰仪器,注射类医美产品等,阿里在假货研判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多支持。”

徐骏介绍称,为实现更高效的打假、治假,平台与多方合作往往是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其中,线上维权合作机制又分为“投诉受理”和“主动防控”两部分。

“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披露,截至2021年底,阿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下文简称IPP)共计保护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各类知识产权权利超过64万项,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产权治理场景多、覆盖面已经非常广泛。在此基础上,98%的知产投诉在24小时内即被处理,帮助品牌权利人实现更高效的维权。”徐骏表示。

医美产品难防的“陷阱”背后:多方创新联动全链条打击制售假

除了线上维权合作,徐骏介绍,AACA会以定期会议的形式,邀请品牌权利方、学界专家代表和执法机构进行专项研讨,围绕专业领域知识、特殊场景、法律法规等进行研究学习,切实推进假货问题的社会共治、共享。

打假并不只停留于医美行业。阿里与各方合作伙伴持续探索与努力,构建起广泛高效的国际沟通合作平台。截止2021年底, AACA已有超过100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入,发展成为由207位成员组成的以“共治”为理念的强大知识产权联盟。并携手中小企业推广最佳实践,与海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交流合作,共同带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智能化技术赋能知产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2021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此外,要“更加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行业领军型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和知名品牌。”

那么,作为直面“打假”、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环节,企业、平台有哪些创新技术?

徐骏分享了阿里各种创新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智能技术识别一些侵权的图片、关键词等内容,帮助判断商家是否售假。

事实上,售假商家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躲避对侵权的打击,这就需要平台不断提高识别能力,结合权利人历来的投诉趋势、平台对商家行为的判断能力进行调整。“这也是一个技术手段” 徐骏表示。

医美产品难防的“陷阱”背后:多方创新联动全链条打击制售假

为从源头入手减少图片侵权现象,2021年阿里持续升级AI虚拟模特推出童模功能,针对童装行业的需求,用AI虚拟模特代替童模出镜,大幅节省商家时间和资金成本,更关注未成年人保护,促进童装行业的健康发展。阿里巴巴知识产权运营负责人徐骏表示,这一系列技术与模式创新,都是旨在帮助解决长期困扰版权保护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徐骏认为,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努力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保护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受到充分保障,包括商家、消费者、权利人等。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个良性的平台经营环境和安心的消费体验,这是我们的初心。”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实习生 吴岱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