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影像:建立全场景移动影像的范本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阳】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大约是华为P系列机型发布的日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看到华为新一代旗舰机型发布的确切消息,既让人颇感遗憾,又多了些许期待。

华为手机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期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华为手机已经在国人心中树立起了高端形象,华为手机融入了华为在科技创新中的最前沿思考和实践,尤其是华为手机在影像能力上的表现在消费者中口碑极佳,也是不少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华为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智能手机出现的早期,大家更多关注于手机系统、CPU、内存容量等硬件性能,摄影功能对于智能手机而言还是一项附属功能,不同的厂商搭载着差不多的镜头,使用着差不多的算法,那时肯定没人想到如今手机可以拥有媲美专业相机的影像能力,也鲜有人会意识到,摄影功能会成为消费者选择是否购买一部手机时的重要考量。

技术创新拓宽手机影像边界

如今,在所有手机品牌的发布会上,我们都会看到对于影像能力的介绍部分,是整个手机发布过程中的重头戏。而华为是较早洞察到消费者对手机拍照功能有着强烈需求的厂商之一,所以在几年前,从华为P9系列的双摄系统,到华为 P10系列的人像摄影,从华为P20系列的超级夜景模式,到华为P30系列的潜望式变焦架构,再到华为P40系列的全时段、全焦段超清影像等。在不断进行产品迭代过程中,华为不断探索手机影像能力的边界,每一次创新都会深入移动影像领域的痛点,最终在影像能力上自成一派,在创新过程中形成了华为影像品牌的三大支柱。

华为影像:建立全场景移动影像的范本

第一大支柱毫无疑问就是技术创新,持续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是华为影像坚定不移的战略。华为影像从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图像处理三个维度,构建起了未来计算摄影的产业技术规范,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移动摄影技术体系,成为了影像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华为在影像技术上的创新总结起来是“光”、“电”、“算”、“机”四个方面。

“光”是指光学的技术,通过多摄像头采集多帧高数据量原始图像,比如,华为P50系列就搭载了全新的双影像单元,跳出堆砌单个参数的“围城”,采用超级主摄单元与超级变焦单元,系统性整合了多颗镜头,释放出强大的影像实力。

“电”是光电转换、传感器技术、图形图像以及动态视频处理、ISP等等,基于华为对于广电转换技术的理解,从华为P30系列主摄像头就配备1/1.7英寸超大型传感器,并创造性地将传统CMOS采用的RGGB像素排列方式替换为RYYB阵列,将绿色像素替换为黄色超级像素,这意味着它能够同时透过红光、绿光,从而在像素层面极大地提升进光效率,这就赋予了华为手机全时摄影能力的基础,也因此华为P30系列发布的时候赢得了“夜视仪”的美誉,至今华为手机的夜拍能力一直在消费者中有口皆碑。

华为影像:建立全场景移动影像的范本

“算”是基于大数据和模型的AI算法,它包括场景计算、意图计算、感知计算、情境分析等等。2017年,搭载全球首款AI芯片麒麟970的华为Mate10系列首次推出AI摄影,此后AI摄影成为国内外同行纷纷跟进的移动影像标配。华为P50系列那个使用的“计算光学”概念,堪称业界画质改良和行业革新的一个新引爆点,它一改业界纯硬件和纯算法的解决方案,匠心独运地架起“真实世界-成像系统-后处理算法”的桥梁,在系统层去伪存真,将自然场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光学系统、机械结构、电子器件各自的特性在算法的指挥棒下被统一整合再一起,构成了新时代的全新影像系统。

华为影像:建立全场景移动影像的范本

“机”是新形态的结构设计。在手机上做出画质优秀的中长焦摄影并不容易,受限于手机的尺寸和重量,在手机上实现潜望式长焦,无可避免地会让传感器的尺寸更小,而这自然会让“拍不清楚”的问题更突出。华为P50系列的变焦单元搭载了一颗64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支持3.5X光学变焦以及100X数字变焦。通过计算光学的加持,使3.5倍光学变焦实现了不亚于10倍物理光学变焦的成像效果。

从这些年华为在影像技术的创新可以看出,这些创新不仅仅集中在硬件层面,还有很多是需要软硬协同才能达成一拍即得的最佳拍摄体验。

华为影像要做消费者体验“第一象限”的王者

手机摄影和专业摄影最大的区别在于,专业摄影的器材体积足够大,在光学镜头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而手机摄影要面临有限空间跟图像质量取舍和平衡的问题。如果用图像质量和空间尺寸作为横纵轴绘制象限,华为无疑希望成为第一象限里的王者:既要轻薄便携,又要兼顾图像质量。

华为影像:建立全场景移动影像的范本

鱼和熊掌要想兼得,就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场景创新,这就是华为影像的第二个支柱。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拍摄体验,手机行业中有不少厂商进行过创新尝试,例如有的厂商在手机背面安装五个以上的摄像头,希望以量取胜,也有在手机上装上伸缩式镜头,希望提升镜头表现。这些创新虽然是有益的尝试,但是明显有些舍本逐末。消费者的拍摄体验是场景化的,是用户在某一个场景当中去使用这些技术和功能,比如旅游中看到美丽的风景,我们希望拍照,看到美丽的花朵我们希望拍照,在美景前留张影,或者看到可爱的小动物,这都是用户常见的希望使用影像功能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又可以细分为顺光的、侧光的、逆光的、夜景下的等等场景组合

因此在研发和产品工程化的过程中,华为影像的创新不仅仅只考虑“新奇特”,更多是对于一个新的功能,要进行上千种场景的测试,最终保证用户在拍摄体验上的即得性和简便性。

因此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场景体验,是华为影像不断打磨的第二个战略方向。未来,华为还希望将积累下的影像技术、场景体验不只局限在手机摄影中,它们还将有广阔的空间。

比如,在智慧出行场景中,可以帮助用户行车记录、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提醒等等;智能家居场景中,智能门锁搭载的智能猫眼能对访客进行识别;智慧办公场景中,视频会议系统的优化;运动健康场景中,识别用户运动姿态并进行提醒和纠正等等,这些影像力的创新将会发挥出更大价值。

人人可享摄影文化

华为手机在影像能力上的贡献,不仅在于在方寸空间内所作的独特创新,更在于将摄影这样存在一定技术门槛的艺术形式,变为人人可享受、可创作的大众艺术。

华为影像:建立全场景移动影像的范本

其实,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最重要的并不是拍摄手法或者拍摄技巧,甚至并不是也无关拍摄设备,用户喜欢去拍摄只是因为能够记录下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在一些重要的纪念日上将来回看的时候,也是通过影像来回忆当时的故事和心情。

华为始终坚持和鼓励广大用户一起用影像的手段去记录生活,去记录生活当中的美好瞬间,去用影像来表达情感,来表达审美,来提升审美,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享受摄影所带来的乐趣。为此华为在2017年华为举办了第一届新影像大赛,至今已经发展了五年,在2021年的华为新影像大赛中,共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参与活动,作品投稿累计数量高达300万件,互动次数达10亿次。这种随时随地可以观看世界的方式,成为许多人的兴趣出发点和媒介,华为影像文化也随之而生。

华为影像:建立全场景移动影像的范本

在一些活动中,华为手机用户拍摄的照片通过遴选还有机会被制作成台历,在这一年中享有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背景的独特一个月。这种快乐无关于金钱,来自于被认可的成就感,来自于摄影的乐趣。

甚至,华为还在尝试用手机的影响能力去拓展专业领域。华为携手金鸡百花电影节,共同将“华为新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打造成为了电影节的独立单元,以此号召并鼓励更多专业电影人和普通用户使用手机进行影像创作。

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海量的影像是对生活对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详细记录。所以移动影像的意义绝不仅仅止于影像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影像技术创新的期待,更多是在期待能够通过影像便捷记录自己的生活,看见更丰富的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