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身患肝癌的刘福兰躺在病床上强撑一口气,她放心不下两个儿子。

丈夫多年前病死,公婆也早亡,她和儿子住在廉租房里,每月有800元补助。

如今她也将死,只好给社区打电话:“找个好心人收养我的儿子!”

社区的工作人员认为,最好是找刘福兰的亲戚们来收养两个孩子。

不久,刘福兰的娘家和夫家的亲戚聚在一间屋里,商讨两个孩子的抚养问题。

枯瘦的大姑姑首先发表意见:“我的身体不好,他姑父还在外面打工,我还有三个小孙子要照看......”

低矮的大姨妈跟着说:“我们一家七口挤在40平的廉租房里,这两个孩子去了住哪里啊?男孩子传宗接代,还是由夫家的人照顾比较好。”

小姑姑只顾着哭泣和难受。

小姑父说道:“我们的经济条件有限,只能照顾一个,你们兄弟两个,哪个愿意跟我们回农村生活?”

兄弟两个低头不语,哥哥已经泪流了,弟弟突然叫道:“我不要和哥哥分开,不要分开!”

看此情景,大姑姑受不了了,她哭着说道:“都跟我回去吧!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们两个兄弟的饭!”

大姑姑要抚养孩子的消息传到医院后,刘福兰没有马上答应。

两个孩子和姑姑们长期分离,一旦跟着姑姑生活就要从城市的小学回到落后的农村,面对陌生的环境,孩子们能适应吗?

刘福兰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亲姐姐刘建兰。她们姐妹俩都很穷困,好歹平时住得近,孩子们和大姨很亲近。

刘建兰不敢看自己的亲妹妹,她知道自己是最合适的抚养人选,可是她的老公坚决不同意,两人为此已吵架多次。

刘福兰知道姐姐的苦衷,所以她一直没有开口。

刘福兰再次拜托社区的工作人员替孩子们找个好人家。

11岁的大儿子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他不哭不闹,白天上学,放了学就来医院照顾妈妈。

他亲自打来温开水给妈妈洗脚。刘福兰已到肝癌晚期,下半身肿得几乎无法动弹,吃喝拉撒都靠儿子照顾。

小儿子学起哥哥的样子,湿了湿毛巾给妈妈擦把脸。

刘福兰哽咽起来。她激动地说道:“你们长大了,要记得感恩社会,报答社会。”

孩子们默默地点头,脸上是一种和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

几日后刘福兰的病情突然恶化,而抚养孩子的事情还没有确定。

刘福兰的娘家亲戚和夫家亲戚都到了病房。

刘福兰的亲外甥,也就是刘建兰的大儿子,亲口说道:“这两个表弟今后去我们家生活,我和我妈会照顾好两个弟弟的生活。”

事如人愿,刘福兰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时刘建兰的丈夫突然到了病房,众人都以为他要阻止儿子和老婆抚养两个孩子。

谁知他老泪流了一脸,动情地说道:“儿子说了,我如果不同意收养两个孩子,他就和我断绝父子关系。其实这两个孩子,我也觉得很可怜,只是我工资低我怕......”

社区的工作人员把刘建兰一家的情况上报了。

社区街道办伸出援助的手,给刘福兰申请了大病援助,又给刘福兰的姐姐家申请了一个面积更大的廉租房......

故事素材选自《青影纪实》。

这是一个关于底层人物的可怜、感人又温暖的故事,面对抚养两个孩子这一难题时,他们有过退缩,有过拒绝,但最终情感战胜利益,他们勇敢地承担起了抚养孩子的重任。

我最欣赏的人物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刘福兰。

她的一生很惨,丈夫早死,一个人辛辛苦苦拉扯孩子们长大。

他们拿着每月800元的低保,过着非常穷苦的生活,但是在刘福兰一家三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她的两个儿子懂事、自强又自立,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他们从穷苦、艰难中历练了自己的人格品质,这和刘福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刘福兰辛苦一生,身上却没有戾气,没有抱怨。她理解姐姐的难处,有着很好的同理心。她在病榻上依旧教导自己的两个孩子,要感恩社会、报答社会。

这是一个有着大格局的女人,尽管她的身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她的灵魂却是高尚的。这是一个在穷困中挺立的、了不起的女人!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患癌妈妈:最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归宿,最后得偿所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