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汽”汽车独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人汽”汽车独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作者:谢人杰

随着汽车合资股比以及合资伙伴数量限制完全取消,整车制造业迎来了外资貌似全无阻碍的时代。但乘着政策火速修改股比的并不多,表面上,是时间操作来不及的问题,而实际上,该问题要复杂得多。

依赖才是问题

负面清单逐渐取消,这是4年前就定下来的政策。按照专用车、新能源、商用车,最后才轮到乘用车,为什么是这个顺序?直接原因当然是政策阻力不同,引发行业利益重新分配的动荡越小,越优先办理;越是关系到复杂、重大利益关系,越要把麻烦放后面。

其实也没那么难讲,用时间压平外资的优势,希望中国企业利用时间积攒到足够的竞争力,绝大多数都能活下来。这个目的看来是达到了,业内并未引起大的动荡。

要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就算推迟10年也没戏。何况,股比变更并非世界末日,只要还在签约期,就算年终分润少点,也无碍基本生存。其实吃不穷穿不穷,就怕自主大窟窿。

对,说的就是华晨。华晨宝马作为合资企业带来的利润贡献达到108%(2020财年数据),这说明华晨其他板块都是亏的。好消息是金杯汽车作为A股20年如一日的铁公鸡,2021年盈利1.5亿元(未审计),但照样不分红。

“人汽”汽车独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华晨混到这个份上,宝马要将合资股比改成75%,似乎不过分。沦为破产保护的主,有什么资格反对?它只能烧高香,当初把合约签到2040年,至少几任领导退休之前,都不会有大变化了。

华晨的案例虽然被“鞭尸”无数次,但好就好在,合资双方关系的真实面目被认清了。对外方依赖度超过100%,只能予取予求。这几年,一直拖着没交割,只是碍于政策。所以抢着打响股比变更头一枪,一点都不稀奇。

按照这个标准,北汽也悬。因为北奔对北汽集团的利润贡献也达到了危险的90%以上。但是北汽集团通过资本运作,把自己运作成奔驰最大单一股东,相当于提前放了缓冲垫。虽然北汽和李书福买奔驰股份都赔的一塌糊涂,但北汽暂时保住了股比。

“人汽”汽车独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资本只能管一时。北汽心知肚明,对新能源业务积极投入,虽然极狐品牌不尽如人意,还在给北汽新能源当初的激进还债,但好歹没躺平。

与其担心合资股比变更,自己的分润受损,不如投新能源。

合资这一块,动作都慢一拍。原因在于,对于强势品牌而言(譬如BBA),原来燃油车市场太香了,钱太好赚了。人都有待在舒适区里的固有倾向,企业也是如此。只有面临生存危机才能焕发斗志,从这个角度看,中方新能源业务越强大,传统业务越安全。

广汽、长安、一汽,都不担心股比变更,是因为自主这一块做起来了。利润暂时放一边,哪怕赔钱干,品牌立住了是头等大事。

全军出击,一把梭哈,红旗重新崛起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例子。国企很少有这个胆识,因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干部。大家都想先不出错,其实坐以待毙是最大的战略错误。但只有少数拿到充分授权、且胆识过人的国企高管,敢于这样押注。

这不是莽,一把手不可能自己去画图敲代码检查生产线,重点是资源调集能力和向下一层一层传递压力,激发执行力。这样干下面当然不会舒服,所谓慈不掌兵。

特斯拉独资,是谁的锅

而新能源业务是一个新赛道。自从特斯拉进来之后迅速拿稳了品牌优势和销量优势,旗下有新能源品牌的国企也好,其他新势力也罢,对特斯拉进来之后拿到的资源很不满,譬如廉价土地、廉价贷款、授信额度等,认为不公平。

其实不是上海跪舔特斯拉,特斯拉在本土建厂,各州州长带领的团队纷纷上门求宠爱,特斯拉这边也跟选妃似的。就算特斯拉那会儿还连年亏损,也是如此。这不难理解,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就你了,天选之子。

这哥们会炒作自己、炒作品牌,那是另一个层面的事。从没听说过没有市场认可,就靠生炒一路火起来的汽车牌子。汽车产业界实在的很,又不是饭圈。

“人汽”汽车独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而且,每份礼物都有价签。上海和特斯拉的对赌协议,当年还是半遮半掩的秘密,现在早就曝光。上海银团给的贷款利率3.9%,提供90亿担保定期贷款和22.5亿无担保循环贷;以9.73亿元出让86.5万平米土地,允许特斯拉持股100%,条件是2023年起特斯拉每年纳税22.3亿元,否则将归还相应土地。

特斯拉已经还清所有贷款,土地倒没扩张。自从印度计划凉了之后,特斯拉似乎打算在国内开第二家工厂。不用说,又是一次大规模选秀活动。其他对手吃点醋很正常,但提出要“对外资强化监管“,就有点过了。这相当于开历史倒车。

“人汽”汽车独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特斯拉为什么能开成国内首个独家外资车企,国内业内大神们可能有点选择性遗忘。2015年沸沸扬扬的骗补门,不说商用车,有多少家乘用车卷入?都当自己是白莲花,互联网有记忆,监管部门更有记忆。与其让这些家伙摆烂、招摇撞骗,不如把鲶鱼请进来,谁不努力就出局。而鲶鱼变鲨鱼,则是另外的故事。

自主崛起,合资开始新合资

特斯拉之所以能全球盈利,就因为中国产能上来了,背后国产供应链太给力了。6大板块、124家上市企业,全链都能替代,电池更是部署了一供二供三供。要不是特斯拉想给自己留点主板、ADAS系统之类的细活,100%国产化完全不是问题。

特斯拉的日子不会总好过。竞争对手已经起来了,而且一天比一天气势汹汹。比亚迪在2月份拿到新能源批发量榜首(87473辆),特斯拉也升为第二(56515辆),但前者增速达到疯狂的753.8%,后者“只有”118.2%。虽然后者只有俩车型,前者有一堆车型,分为海洋、王朝系列,但比起硬实力,大家都看规模,谁看单车型。

“人汽”汽车独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眼瞅着国产化的价格天花板已经突破到20万一线(也有50万的新能源国产车型,但走量不行),而且在10万以下和十几万这个档次高歌猛进,特斯拉就不会像刚进来时那样予取予求了。形势的转化,有时比认知还要快。国产化供应链完备的结果,就是吊打合资。

虽然它们也处于同一市场空间,但做BOM成本,就是做不过中国品牌。这个原因不展开,反正一旦技术代差消失,品质差异也就不复存在,品牌溢价消失也就不远了。

合资中的外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难免视旧协议为新能源的负资产,索性另起一行。大众江淮、宝马长城(光束)、奔驰(Smart)吉利,都属此列。这一水的还是都是德系,果然德系的危机感激发进取心的链路,比美系、日系对手都要更敏感一些。

“人汽”汽车独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这还是强势的合资品牌,未来也都不那么牢靠。与其担心别人拿走蛋糕而自怨自艾,不如自己练练块儿,把对手打回去。有时市场竞争,和街头争地盘的混混差不多。这么比较可能不恰当,但市场规则下的实力能解释很多事情。

合资股比调整不多,不等于江湖水波不兴,有想法的都是鸭子划水。时间站在积极寻求战略改变的一方,还是站在顺水推舟以不变应万变的一方,几年的时间就能给答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