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情,贵在朴素真实

方域左邻

诗情,贵在朴素真实

当下,诗人词家几十万,格律诗词爱好者不计其数,或叙事写实、或抒情浪漫、或悟思说理……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弘扬真善美,赓续好传统。日前读到诗友昆仑的一首小诗颇有感触。

静思

隔窗北望许多时,河北河南浑不知。

吹散心头千里梦,茶凉不怨起风迟。

作者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企业家,不享受北京优越家庭之优越,回祖籍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教育中心)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想家、思念亲人是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更是自然而然。小诗28个字,就围绕一个“思”字来展开,来抒情。

诗情,贵在朴素真实

这是一个“倒春寒”的日子,一个人坐在窗前,眺望北方。自己身在河南省东部的祖籍地,思念远在北京的亲人。河南河北相隔近千里,而自己却浑然不知。乡音如同在家里(出门要说普通话,在父母跟前还是要说商丘话) 有时 觉得就在父母身边;有时觉得远离亲人。

场景不断变幻。 坐的时间长了,阵阵寒风吹来浑然不知,茶凉了也浑然不知,思念亲人是如此专注、如此用心、如此动情,一个游子思亲的画面油然而生。

其诗主题突出,情感真挚,层层推进,虽无想呀、情呀美妙华丽之句,也无倾诉动听的切肤之感,却较为完整地表达了思亲之意,朴实无华,真情实感 自然而然,使人倍感亲切,本来思念亲人就不必苦思冥想多少优美词句,直抒胸臆,这样父母更高兴,如果拐弯抹角反倒有虚假之疑。

诗情,贵在朴素真实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了如话,那是一千多年前“文言文”时代,而我们在“白话文”时代却拿捏着“孔乙己”的腔调,硬是凑词套句,就是再美丽的词汇也难打动人,何况是自己的亲人。

在主题、语言把握上,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才有了这样的艺术效果。具象的“隔窗”“茶凉”等不多,却承载了许许多多的意象,“几多时”、“浑不知”、“千里梦” ,文曲意深,虚实融合,都是为了“思”而造势、造境,不同侧面、多个角度来集中反映出“思亲”之情。应该是不常见的一首小诗,值得品味。

诗情,贵在朴素真实

作者方域左邻(李辉民),商丘古城人,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商丘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已出版《夕阳左右》《故园拾韵》《风干的梦话》等诗文集。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