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育孩子,请先摒弃这些陋习!

*注:本篇文章为往期精彩节目摘选

发布于2016年11月13日

教育孩子是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技术难度比上班高多了,必须得耐住性子,掌握好方式方法和度……

金荣:您好,您的电话请讲。

听众:您好老师,我说一下我今天和孩子发生的事情。晚上我把洗脚水倒好放在卫生间,让他去洗脚,他就去了。但他洗完出来之后我问他水倒了吗?他说倒了。我弟弟的小孩这两天住在我家,他跑去上厕所,只听见“啪”的一声,弟弟的孩子在卫生间里摔的乱喊乱叫,我起来过去一看他根本就没倒水。我控制不住自己打了我孩子,指责他明明没倒水却撒谎,导致弟弟的孩子摔倒。我孩子没还手也没还嘴,但是心里在反抗,我让他走开他也不动,我的火气就更大了,又发了一通脾气。过了一会我看他用被子把自己蒙的严严实实的,我把褥子拉开看见他眼泪汪汪的。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您说遇到这种事情我该怎么处理?或者是该如何避免这种事情?

金荣:你孩子多大了?男孩还是女孩?

听众:13岁,男孩。

金荣:你平常跟他沟通的怎么样?

听众:平常沟通的还行,说什么他也听。

金荣:在这件事上,我觉得不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但是你把这件事情处理的有点上纲上线了。因为你弟弟的孩子摔了,你打你孩子的时候,他没有还手也没有还嘴,其实孩子内心也很难受,知道吗?

听众:嗯。

金荣:在这个问题上他已经知道错了,这件事情只需要给他提个醒。但是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要让他长记性,但是你的做法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怨恨,没有起到长记性的作用。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记得,你的行为最终是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你是在拿他撒气,不是在教育他。只不过是打着一个教育他的幌子而已,明白我的意思?

听众:嗯,明白。

金荣:所以你一定要告诉孩子:“妈妈很着急,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跟你动粗了,妈妈错了,以后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也知道你也不希望弟弟摔倒。”提个醒就够了,你弟弟孩子摔倒这件事,已经足够提醒他了,知道吗?后边你打他骂他,其实是你在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一种平衡,他成为了你的出气筒。

听众:但是他洗完出来,我还问他,你有没有倒水?他也告诉我,他倒水了。他既然没倒,为什么还要告诉我他倒水了?

金荣: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如果能意识到弟弟会摔倒,我估计他不会那样说。

听众:嗯嗯。

金荣:如果弟弟的孩子没有摔,你看到他没有倒水,你只会让他去倒水,我相信他也不会不去倒。所以我前边才说,没有倒水并不是一个原则性错误,后边引发的事情,他就成为了你的宣泄对象,来达到了你心里的平衡,你觉得是非常正义的在教育他,因为水没倒,弄出这么大的事情。

听众:嗯,对。

金荣:但如果孩子没有摔倒呢?你告诉我这是个事儿吗?正是因为出了这个事情,他才意识到在小事上一定要注意,相信你以后再跟他聊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一定会诚恳的、虚心的接受的。他已经13岁了,你用打的这种形式教育,只会换来孩子对你更多的怨气,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也达不到提醒的目的。

听众:嗯,就是。他在他房间睡觉,我推开他的门,他睡觉的姿势都和平常不一样。我就把他被子拉开,让他睡到我房间,告诉他我不骂他了。开始他是不愿意的,最后还是去跟我一起睡了。

金荣:通过这件事情,你要让孩子长记性,你自己也要长记性,这件事做进一步解释我认为是有必要的,知道吗?

听众:嗯。反正类似于这种事情我都能说一百遍…

金荣:你说一百遍不如盯着他自己干十遍,知道吗?

听众:他吃完饭的碗都不拿,转身就走了。跟他说一次他就拿一次,下次还是一样,这样我火就上来了。

金荣: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提醒带说明、带肯定、带引导。一个人说一千遍都没有身体力行十遍顶用。说到最后孩子就没反应了,别嫌烦,教育孩子比上班技术含量高多了。

听众:就是要耐着性子,多提醒?

金荣:你必须要这样做,可以发火,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度。尽可能不动手就千万不要动手。

金荣:我从来没有说过不让家长完全不打孩子,孩子越来越大了,能不打尽量不要打。

听众:那就是说这种情况我尽量…

金荣:监督他去做,并且要执行,不能说了就完了。

金荣:唯一提醒你的是注意方式方法和措辞,好吗?

听众:嗯嗯,行行。

金荣:好,再见。

听众:嗯,再见。

金荣点评:

教育孩子是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技术难度比上班高多了,必须得耐住性子,掌握好方式方法和度。非原则性问题,不要上纲上线;重复正确的废话往往起到的是反效果.根据孩子年龄,越大的孩子能不打尽量不打,用平和的语气把道理说一遍就够了,更重要的是监督好孩子执行。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切忌拿孩子的错误作为宣泄自己情绪的借口,让孩子产生怨恨后面的教育会越来越难进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