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唐群星闪耀时:唐诗还能这么读!

大唐群星闪耀时:唐诗还能这么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犹记得,当时老师讲解这首诗的时候,重点放在了当时李白的心情之上。通过船速、回城时间,以及水流的速度,把当时那种轻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人杨慎对这首诗的评价是:“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实则是他被贬之后遇到特赦时的创作。

说起李白,大伙都知道他是“诗仙”,他给人的感觉是豪放飘逸,无拘无束,谁能想到,他居然也会被贬谪。

所以在《大唐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作者周公子说到,思想源于生活,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人。

怎么才能读诗之前先读人呢?“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便是,要去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时代,穿越时空,和古人交朋友。

因而,作者在《大唐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把唐代诗人的生平写成了一篇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加入了诗人们的际遇和遭遇,进而让我们对诗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他们所写的诗文有了更多的理解。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公子笔下的诗歌大唐荣耀时刻。

大唐群星闪耀时:唐诗还能这么读!

01 文曲星偏爱的大唐荣耀

今天我们所说的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文,是唐代文人雅客的智慧佳作。因其讲究押韵和韵律,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众人的喜欢。唐诗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诗文中出现的政治、民情、风俗、景物、文化等都是我们研究唐代的重要参考物。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唐朝时刻的中国确实是天朝。这一能力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方面,在文化上,也是到达了巅峰。从“初唐四杰”到“唐宋八大家”的排名,从“诗仙”李白,到“诗圣”杜甫,世人给得了这样的称呼,可见他们在文坛上的造诣。

在那个时代,有十九岁就凭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打动玉真公主然后一举登科的王维;

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还有写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孟浩然;

更有写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骆宾王,以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

其中很多诗文,更是儿童启蒙诗歌榜的必读篇目。

纵观整个大唐时代,写出这样流传千古的诗篇的诗人不在少数。也是何其有幸,他们能够随着历史的长河,从古代奔赴到现代,绵绵不绝。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大唐群星闪耀时:唐诗还能这么读!

02 大唐荣耀背后的个人成长史

细细数来,很好奇,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可以同时出现那么多优秀的人呢?我知道,每一个个体在历史的车轮下都是渺小的,犹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但是,他们却也是传奇的,因为时隔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提起这些人,看到他们留下来的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同样少不了提到他们当时的那个朝代。

所以,现代人的我们,想要读懂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我们就得先去读懂每一个诗人的一生。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中包含的不仅是诗人与朋友的酣畅对饮,还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愁闷;

白居易的《长恨歌》,表面上写的是李杨的爱情故事,可这背后同样有诗人自己的爱恋悲情;

韩愈的《马说》,不单单是在说千里马需要的伯乐的发掘,也包含了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因而,我们不仅要看懂当时的社会,还要关注这样的社会对当时的文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上的唐朝,恰恰是结束了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的割据时代,中国的历史再次实现一统。

因而,在诗人的作品中,很多都会有仗剑天涯,奔赴塞外,守卫家国的豪情。

除此之外,古代文人,饱读诗书,最大的梦想依旧是出世。他们对于家国有着自己的思考,也有着自己的主见。哪怕“诗仙”如李白,他也是很想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朝堂上建功立业。只是,李白的才华造就了他的性格,而他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仕途。

他也曾因为站错派别,而被流放贬谪。文章开头的《早发白帝城》便是写于他被特赦时。

除此之外,很多诗人都曾经历过历史上的“安史之乱”。这场战乱带给了他们很多的思考。他们原本的理想是金科及第,成为皇帝的忠臣,近臣,把自己一生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值。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当他们觉得自己最初的理想实现不了的时候,有的人学会了曲线救国,大环境他们无法改变,他们学会了尽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活成一道光。也有的人一生只坚持一个信仰,最终到老依旧是郁郁不得志。

所以,大唐荣耀,群星闪耀时,我们看到了光芒,我们也同样看到了这背后的个人成长印记。

大唐群星闪耀时:唐诗还能这么读!

03 故事里的大唐荣耀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其实孟子也在告诉我们,我们读一个人的文学作品,不能只是单单看他的作品,我们得了解他的生活和时代,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到这些作品背后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

所以,读唐诗,我们可以先读一读唐诗主人背后的故事。或许当你了解了他们的一辈子,你便会觉得,原来他们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他们或许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就像李白,他可以是“诗圣”,也可以是修仙之人,还可以是牵挂子女的父亲......

在我们印象里,李白是“诗仙”,所以一直觉得他仙气飘飘,仿如世外高人;而杜甫的诗歌里一直都是“忧国忧民”,所以难免先入为主以为他就是一个“大叔”,可是他也曾是出生高贵血统的高富帅,同时他还是李白的忠实粉丝。

把他们每个人分开着看,好像他们的人生轨迹里是没有交集的,但是把他们放在大环境里看,其实真实就是现代的“六个人定律”,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另外六个人建立联系。

读诗,更多的是读心。那个时代的他们的经历,我们没法超越回去一一体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每个人的故事,建立同理心,从而更能理解那些诗文的言外之意。

而把他们的经历用故事写出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