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老造车势力齐发力,热度空前高涨,3月欧洲电动卡车大新闻盘点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过,随着油价飞涨、天然气供应不稳定等因素,欧洲电动卡车行业迎来了史上最快的加速生长期。在过去的三月里,电动卡车行业有许多的大新闻出现。在今天的文章里,提加商用车网就带您来盘点一下。

量产版奔驰eActros交付用户

奔驰旗下的eActros电动卡车自量产计划公布至今,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测试。就在最近,首批量产版的eActros终于交付给了客户。首批量产版eActros共有两台,一台交付给了Dachser物流,另一台则交付给了德铁信可物流。

这两台eActros都为eActros 300版本。它们都选装了容量较小的315千瓦时电池,避免更多的电池组对车辆装载重量造成影响。315千瓦时的电池能够提供300公里的续航里程,对于城配卡车来说已经足够使用。车辆具备449马力的持续功率、544马力的最大功率,并配备两档变速箱,适应高低速的工况。

这两台eActros卡车都装配了奔驰的MirrorCam电子后视镜系统,降低风阻并带来更好的视野表现。同时,车辆还安装了尾板、灭火器等所需的设备。量产版eActros可采用160千瓦的快速充电器,在两到三个小时内充满电。

雷诺推出E-Tech系列电动卡车

随着沃尔沃集团内部资源的调整和科技的共享,雷诺也宣布:将推出自己的电动重型卡车。首批发布了两款卡车,分别为T E-Tech卡车和C E-Tech卡车。其中T E-Tech卡车针对干线物流,C E-Tech则针对工程运输等特种市场。

这两台全新的电动卡车都采用了和沃尔沃电动卡车同款的动力链:666匹马力的三电机+12档变速箱的混合驱动配置,最大续航里程为300公里,可以借助快充系统扩充到500公里。

T E-Tech牵引车提供4x2、6x2两种驱动版本,C E-Tech则提供4x2、6x2和8x4等多种驱动配置。

E-Tech系列电动卡车的推出也意味着E-Tech这一经典名称的回归,该名称曾用于雷诺的欧3排放标准卡车上。在当时,雷诺的欧3卡车能够提供最清洁的排放,因此得名了“E-Tech”。清洁之名,以一种另外的方式在数十年之后回归了。

斯堪尼亚接连推出电动卡车产品

哥本哈根的Amager资源回收中心订购了100多台纯电动的斯堪尼亚25L系列低入口卡车。它们都采用了高顶驾驶室,并配备了副驾驶玻璃门。这批卡车将主要用于城市内部的垃圾清运工作,续航里程约为250公里。

3月中旬,斯堪尼亚与瑞典北部的LKAB铁矿宣布了一项合作:LKAB将采用纯电动的斯堪尼亚6x6 XT系列电动自卸车进行运营测试。车辆的总重为49吨,用于运输砂石料。同时,还有一台全电动的车载起重机正在改装。这两台卡车将用于在恶劣环境下测试斯堪尼亚电驱动系统的可靠性,为未来的电动卡车发展铺平道路。

同时,斯堪尼亚还向Renfors keri运输公司交付了一台纯电动牵引车,这台牵引车将为瑞典的BOLIDEN矿场工作,采用双挂车的形式运输矿石,最大总重高达74吨。这台卡车的持续功率为313匹马力,最大功率为405匹马力,电池容量则为300千瓦时。根据斯堪尼亚的预计,车辆的续航里程约为100到150公里左右。

亚马逊转投电动卡车

跨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最近在欧洲投资了不少替代能源卡车。继订购了数千台天然气卡车之后,这家巨头又转向了电动卡车。近期,亚马逊向荷兰达夫订购了五台CF Electric电动牵引车,都采用了4x2的驱动配置,将用于亚马逊英国分公司,进行固定线路测试。

亚马逊预计,车辆的总重将在37吨左右,年运营里程达到16万公里。对于电动卡车来说,这个数字非常的巨大。亚马逊计划,每天为其进行2次快速充电,并让多名司机倒班工作,实现一天500公里左右的运营。

尼古拉Tre卡车正式量产

首批量产版尼古拉Tre电动卡车也于3月底驶下了位于德国乌尔姆的生产线,将随后将出口至美国使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也已经开始运作,两班倒生产。尼古拉预计,全年产量将为2000台左右,随后于2023年提升十倍,达到20000台。

目前,尼古拉Tre卡车的驾驶室由依维柯生产并供应,与依维柯自己的S-Way卡车为同款。由于尼古拉并不具备自产驾驶室的能力,所有驾驶室都将由欧洲生产,随后出口到全球各地的工厂。

亚利桑那工厂外的驾驶室本体

工厂内组装中的尼古拉Tre

在美国市场,尼古拉Tre的售价约为30万美元左右。在欧洲,价格会稍微低些,不过都比柴油卡车高了不少。相比之下,尼古拉Tre能够提供645匹马力的动力,搭载753千瓦时的电池,最大续航里程560公里。不过,充电的价格比油价更低,长期使用下来,成本能够接近柴油卡车的水平。

尼古拉Tre与比亚迪Q3在百威啤酒工厂前的合影

总结

综合来看,电动卡车的发展无疑来到了“井喷”期。不仅有许多的全新的初创企业,正在实现他们的雄心壮志,也有很多的老牌厂商强势进入了这一领域。在一波大浪淘沙之后,市场又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究竟哪些企业能够笑到最后?让我们将答案留给时间吧。

文:heseaotter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