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编辑说|茶叶与鸦片书写的全球史

看到桌上刚印出来的新书,我感到一阵惊喜。《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是我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责编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在我接手时,选题已经立项了。按照贾雪飞老师的规划,是要作为中华聚珍“经典重现”系列中的一种来打造的。

编辑说|茶叶与鸦片书写的全球史

此前中华聚珍已经推出过广受读者欢迎的学术大众经典之作《晚明大变局》《清朝大历史》等重量级好书,以这些书的出版经验来编辑《茶叶与鸦片》,把书做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磨砺过程。毕竟刚入职,对于出版流程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加上我自己是中国近代史专业出身,对于19世纪的中国史并不陌生,因此很乐意接手这本书。

据我最初的了解,这本书是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经济史名家仲伟民老师的博士论文,十年前曾在别的社出版过,从学界的口碑来看,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受认可的。李伯重先生做的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再者,本书讨论的主题相当诱人,茶叶与鸦片的贸易兴衰与近代中国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无疑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所以,想到能让这样一本有分量的著作以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内心怎么会不充满期待呢?

编辑说|茶叶与鸦片书写的全球史

《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作者仲伟民

确认责编这本书之后,我很快联系上了作者仲伟民老师。仲老师非常客气,听说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还亲切地以“校友”相称,放心地稿子交给我负责。书稿将近二十三万字,以鸦片和茶叶贸易为切入点,将19世纪的中国纳入全球化视野来进行讨论,涉及的历史知识非常繁复,还配有数十张图表。

编辑说|茶叶与鸦片书写的全球史

审稿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知识之旅,我跟随作者的文字看到近代中国茶叶与鸦片贸易的流转过程,看到中国的茶叶贸易如何一步步由盛转衰,而罪恶的鸦片又如何毒害了国人的健康。作者并非仅仅聚焦于茶叶与鸦片贸易,其“主要目的是持‘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探讨中国在19世纪全球化中的处境,并进而探讨中西方发展道路的不同”。故而在书稿中可以看到作者对许多国际前沿理论的反驳或回应,显示出深切的关怀。

本着负责的态度,我对文稿进行了全方位的“扫雷”,统一称谓、核地名、核官名、核译名、核图表、核引文、核注释,确保知识上的准确和规范。

除了“扫雷”以外,为了便于读者检索,我征得仲老师的同意,对参考文献部分也进行了重新打造。原有的中文文献是把译著和中文论著放到了一起,我将其分为“中文论著”和“中文译著”,按首字母重新进行排列。英文参考文献也一一核验出处,并完善和统一了格式。

编辑说|茶叶与鸦片书写的全球史

仲老师尽管工作繁忙,在接到校样之后,仍然抽出时间,在校样上批注很多。收到返回的校样,针对仲老师的反馈,我又对文稿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仲老师看得很细,特别提出是不是要把注号统一放在标点符号之后,因为《清华大学学报》一直这么处理。我在征询了同事的看法之后,觉得还是保留原来的做法为好,并最终得到了仲老师的同意。

校样已经差不多了,然后是质控环节,把改好的付型样寄到北京去,请书局的质控老师帮忙把关。在等待结果的那几天,因为前期审稿比较仔细,加上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心情还算平静。果然,质控顺利通过了。接下来就进入发印环节了。

一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同事们的辛勤付出。感谢美编刘丽老师为本书设计出简约而大气的封面,刘涛老师慷慨题写了书名。因为我刚到书局,对出书的流程不太熟悉,贾雪飞老师在每个关键的环节都给予了热情的点拨和指导。还要特别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高明老师,在外审时解决了不少问题,让我编辑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成为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一员,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朝着做精品好书的方向奋进,于我实为幸事。

(供图:舍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