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新”“四化”微镜头|当深山“高定”重回视野

唐胜兰和苗族服饰打了一辈子交道,是个有故事的绣娘。

3月20日,初见唐胜兰,她正凑近瞧老绣片,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遐想与震撼。“一定要记住这个图案。”深吸一口气,她脑中开始构思如何在复刻的基础上再次创新,需要哪些染线,针线如何穿走

“四新”“四化”微镜头|当深山“高定”重回视野

唐胜兰

苗绣在贵州黔东南并不鲜见,绣娘也并不少见。20世纪60年代,唐胜兰就出生在剑河县岑松镇养平村,那里94%都是苗族人。她从小学母亲刺绣,学父亲打银,耳濡目染下练就了一身本事。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极具民族风情的苗族服饰吸引了许多外来商客。唐胜兰也看准商机,开始孤身前往北京、深圳等地考察,并大量收购起苗族旧绣衣、绣片、织锦、银饰卖给商客。

“四新”“四化”微镜头|当深山“高定”重回视野

唐胜兰收集的老绣片

在很长一段时期的重复“买”“卖”过程中,唐胜兰与一些当地绣娘也逐渐意识到本民族文化和文化产品的价值。她说,“一件工艺绣品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其技法和纹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也是后人应当珍惜的财富。”

深思熟虑后的唐胜兰更加关注一件事,“如何创新与传承?”也很快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干!”

2008年,唐胜兰将老绣片收起来,拿出了自己的绣品,在凯里民族商贸街开起门面,2009年又正式创办黔东南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为让更多消费者能接受、能欣赏,她组建起“苗妹银饰”团队,另辟蹊径将民族工艺品与时尚元素结合、与现实生活结合,打造了一系列有文化内涵和民族内涵的工艺品。

“四新”“四化”微镜头|当深山“高定”重回视野

碰巧的是,近年来黔东南州高度重视苗绣产业发展,政策红利加持下,苗绣产品在开发、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得到极大提高,苗绣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

乘着这股东风,苗妹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旅游”模式,带动了丹寨、台江、黄平、凯里等800余户增收,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四新”“四化”微镜头|当深山“高定”重回视野

经过20年的实物征集,凯里市苗妹非遗博物馆也于2014年正式对外开馆,里面珍藏着唐胜兰收集的各类苗族用品1000余件。三、四层专门用于展示旧时民族服饰,二层则是她与其团队制作的现代民族服饰、装饰工艺品,一层用于集中展示苗妹银饰。

“经过几百年的沉淀,这些老物件上早已布满岁月痕迹,但依然难掩光彩。特别是当老绣片上的图案被复刻到现代工艺品上,在古与今的对比中,往来游客更能感受到传承的意义。”唐胜兰说,游客购买苗绣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四新”“四化”微镜头|当深山“高定”重回视野

唐胜兰在苗妹非遗博物馆中介绍收集来的贴布绣

谈及未来发展,她也显得格外自信与笃定。

“随着世代的更迭,藏在深山里的‘高定’注定要重回大众视野。”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春节前夕视察贵州为苗绣点赞,称赞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这对绣娘来说是极大鼓舞,真正是苗绣“出圈”的时刻。今年春节前夕,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明确要“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为进一步把苗绣产业做大做强增添了新的助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编辑 胡岚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