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新”“四化”微鏡頭|當深山“高定”重回視野

唐勝蘭和苗族服飾打了一輩子交道,是個有故事的繡娘。

3月20日,初見唐勝蘭,她正湊近瞧老繡片,仿佛陷入了無盡的遐想與震撼。“一定要記住這個圖案。”深吸一口氣,她腦中開始構思如何在複刻的基礎上再次創新,需要哪些染線,針線如何穿走

“四新”“四化”微鏡頭|當深山“高定”重回視野

唐勝蘭

苗繡在貴州黔東南并不鮮見,繡娘也并不少見。20世紀60年代,唐勝蘭就出生在劍河縣岑松鎮養平村,那裡94%都是苗族人。她從國小母親刺繡,學父親打銀,耳濡目染下練就了一身本事。80年代,随着改革開放程序加快,極具民族風情的苗族服飾吸引了許多外來商客。唐勝蘭也看準商機,開始孤身前往北京、深圳等地考察,并大量收購起苗族舊繡衣、繡片、織錦、銀飾賣給商客。

“四新”“四化”微鏡頭|當深山“高定”重回視野

唐勝蘭收集的老繡片

在很長一段時期的重複“買”“賣”過程中,唐勝蘭與一些當地繡娘也逐漸意識到本民族文化和文化産品的價值。她說,“一件工藝繡品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其技法和紋路,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結晶,也是後人應當珍惜的财富。”

深思熟慮後的唐勝蘭更加關注一件事,“如何創新與傳承?”也很快做出了一個決定,“自己幹!”

2008年,唐勝蘭将老繡片收起來,拿出了自己的繡品,在凱裡民族商貿街開起門面,2009年又正式創辦黔東南九黎苗妹工藝品有限公司。為讓更多消費者能接受、能欣賞,她組建起“苗妹銀飾”團隊,另辟蹊徑将民族工藝品與時尚元素結合、與現實生活結合,打造了一系列有文化内涵和民族内涵的工藝品。

“四新”“四化”微鏡頭|當深山“高定”重回視野

碰巧的是,近年來黔東南州高度重視苗繡産業發展,政策紅利加持下,苗繡産品在開發、創新、設計能力等方面得到極大提高,苗繡逐漸向産業化、市場化和規模化發展。

乘着這股東風,苗妹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旅遊”模式,帶動了丹寨、台江、黃平、凱裡等800餘戶增收,産品銷往美國、英國、泰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實作年産值5000萬元以上。

“四新”“四化”微鏡頭|當深山“高定”重回視野

經過20年的實物征集,凱裡市苗妹非遺博物館也于2014年正式對外開館,裡面珍藏着唐勝蘭收集的各類苗族用品1000餘件。三、四層專門用于展示舊時民族服飾,二層則是她與其團隊制作的現代民族服飾、裝飾工藝品,一層用于集中展示苗妹銀飾。

“經過幾百年的沉澱,這些老物件上早已布滿歲月痕迹,但依然難掩光彩。特别是當老繡片上的圖案被複刻到現代工藝品上,在古與今的對比中,往來遊客更能感受到傳承的意義。”唐勝蘭說,遊客購買苗繡産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四新”“四化”微鏡頭|當深山“高定”重回視野

唐勝蘭在苗妹非遺博物館中介紹收集來的貼布繡

談及未來發展,她也顯得格外自信與笃定。

“随着世代的更疊,藏在深山裡的‘高定’注定要重回大衆視野。”她說,習近平總書記去年春節前夕視察貴州為苗繡點贊,稱贊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這對繡娘來說是極大鼓舞,真正是苗繡“出圈”的時刻。今年春節前夕,新國發2号檔案出台,明确要“積極發展民族、鄉村特色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加強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與傳承,打造民族文化創意産品和旅遊商品品牌”,為進一步把苗繡産業做大做強增添了新的助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曾書慧

編輯 胡岚

編審 王璐瑤 施昱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