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净利润增近7成,市值缩水超40%,小米造车能否成第二增长点?

2021年,对雷军和小米来说,无疑是异常忙碌的。无论是官宣造车,还是正式喊出对标苹果的口号,雷军带领小米集团,一直活跃在舆论场。如今,掐着官宣造车一年的节点,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成绩单: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净利润增近7成,市值缩水超40%,小米造车能否成第二增长点?

这样靓丽的成绩单,却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整个2021年,小米集团市值缩水高达43%。对投资人来说,小米要在智能手机市场维持高增长越来越难,汽车才是充满希望的新业务。

净利润大增

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上,小米成为国产品牌的新担当。去年二季度,其出货量更是超越苹果,位居全球第二位。

这样的小米集团,收入怎么样?日前,该公司发布2021年财报显示,实现总收入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净利润193亿元,同比下降4.99%,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单纯看数据,这是小米上市5年来第二好的财报。这样赚钱的小米,在二级市场却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小米集团市值缩水43%。

净利润大涨,市值却大幅缩水,原因何在?抛开宏观因素,头条菌认为,提出对标口号后,小米在高端化方面仍未打开想象空间。

作为主营业务,小米手机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在全球市场,据Canalys数据,2021年四季度,小米出货量落后于苹果和三星。这意味着,小米努力了一年,全球市占率依然在12%的水平原地踏步。国内市场,小米更是被荣耀压制,位居第四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端市场战略。去年底,小米12发布会上,雷军正式官宣对标苹果。整个2021年,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由此前的7%提升至13%,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其1143元的平均售价,仍然难以撼动苹果牢牢把控的5000以上价格带市场。

2021年,小米手机逆势增长,在头部品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要想维持增长趋势,显然并非易事。

手机不够汽车来凑?

放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天花板依稀可见。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13.548亿台,同比增长5.7%。目前,有机构将2022年增速下调至3.1%。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也同比下滑3.5%。

眼看着智能手机市场江河日下,雷军将目光盯上了新能源汽车。2021年3月,雷军“押上全部战绩和声誉”,承诺10年投入100亿美元造车。

目前来看,这无疑是高景气的赛道。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157.5%,达到350万辆,市场增速远超智能手机行业。有机构甚至预计,2022年,大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突破600万辆大关。

也正因如此,不少投资者对小米造车寄予厚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米造车目前看来,还是个投入的无底洞。目前,首批100亿元已经投入进去。这种真金白银的烧钱,势必影响小米的净利润水平。

净利润增近7成,市值缩水超40%,小米造车能否成第二增长点?

投资人这么看重的造车业务,如今进展如何?小米最新财报用了“超预期”来形容这一业务板块的现状,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对于造车,头条菌有几个疑惑。一方面,目前产业链上游的碳酸锂价格迭创新高,导致动力电池企业不得不涨价。为了应对成本提升,造车企业祭出涨价大招。这是否会浇灭消费者的购车热情,目前需要新的数据来证伪。

另一方面,小米对标的苹果公司,手握25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在造车这件事上屡次反复。从2014年开始的Titan项目,到2025年实现量产,苹果汽车一直难产。

无论如何,造车都是一个需要时间、人才、资金的大事,小米到底有何底气,要拿出一款“突破大家想象”的产品,目前无疑是令人疑惑的。基本盘不稳、造车仍是烧钱的板块,小米要想获得投资人青睐,显然不是来个股份回购就能解决问题。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