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淨利潤增近7成,市值縮水超40%,小米造車能否成第二增長點?

2021年,對雷軍和小米來說,無疑是異常忙碌的。無論是官宣造車,還是正式喊出對标蘋果的口号,雷軍帶領小米集團,一直活躍在輿論場。如今,掐着官宣造車一年的節點,小米集團釋出2021年成績單:總收入達到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淨利潤達220億元,同比增長69.5%。

淨利潤增近7成,市值縮水超40%,小米造車能否成第二增長點?

這樣靓麗的成績單,卻無法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睐。整個2021年,小米集團市值縮水高達43%。對投資人來說,小米要在智能手機市場維持高增長越來越難,汽車才是充滿希望的新業務。

淨利潤大增

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行榜上,小米成為國産品牌的新擔當。去年二季度,其出貨量更是超越蘋果,位居全球第二位。

這樣的小米集團,收入怎麼樣?日前,該公司釋出2021年财報顯示,實作總收入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實作淨利潤193億元,同比下降4.99%,經調整後淨利潤達220億元,同比增長69.5%。

單純看資料,這是小米上市5年來第二好的财報。這樣賺錢的小米,在二級市場卻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統計顯示,2021年全年,小米集團市值縮水43%。

淨利潤大漲,市值卻大幅縮水,原因何在?抛開宏觀因素,頭條菌認為,提出對标口号後,小米在高端化方面仍未打開想象空間。

作為主營業務,小米手機仍面臨不小的挑戰。在全球市場,據Canalys資料,2021年四季度,小米出貨量落後于蘋果和三星。這意味着,小米努力了一年,全球市占率依然在12%的水準原地踏步。國内市場,小米更是被榮耀壓制,位居第四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端市場戰略。去年底,小米12釋出會上,雷軍正式官宣對标蘋果。整個2021年,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由此前的7%提升至13%,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其1143元的平均售價,仍然難以撼動蘋果牢牢把控的5000以上價格帶市場。

2021年,小米手機逆勢增長,在頭部品牌競争加劇的背景下,要想維持增長趨勢,顯然并非易事。

手機不夠汽車來湊?

放眼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天花闆依稀可見。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13.548億台,同比增長5.7%。目前,有機構将2022年增速下調至3.1%。2021年四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也同比下滑3.5%。

眼看着智能手機市場江河日下,雷軍将目光盯上了新能源汽車。2021年3月,雷軍“押上全部戰績和聲譽”,承諾10年投入100億美元造車。

目前來看,這無疑是高景氣的賽道。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大增157.5%,達到350萬輛,市場增速遠超智能手機行業。有機構甚至預計,2022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将突破600萬輛大關。

也正因如此,不少投資者對小米造車寄予厚望。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小米造車目前看來,還是個投入的無底洞。目前,首批100億元已經投入進去。這種真金白銀的燒錢,勢必影響小米的淨利潤水準。

淨利潤增近7成,市值縮水超40%,小米造車能否成第二增長點?

投資人這麼看重的造車業務,如今進展如何?小米最新财報用了“超預期”來形容這一業務闆塊的現狀,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作量産。

對于造車,頭條菌有幾個疑惑。一方面,目前産業鍊上遊的碳酸锂價格疊創新高,導緻動力電池企業不得不漲價。為了應對成本提升,造車企業祭出漲價大招。這是否會澆滅消費者的購車熱情,目前需要新的資料來證僞。

另一方面,小米對标的蘋果公司,手握25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在造車這件事上屢次反複。從2014年開始的Titan項目,到2025年實作量産,蘋果汽車一直難産。

無論如何,造車都是一個需要時間、人才、資金的大事,小米到底有何底氣,要拿出一款“突破大家想象”的産品,目前無疑是令人疑惑的。基本盤不穩、造車仍是燒錢的闆塊,小米要想獲得投資人青睐,顯然不是來個股份回購就能解決問題。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