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全息、3D打印等技术复原大师作品 年轻人这样“玩”紫砂壶

用全息、3D打印等技术复原大师作品 年轻人这样“玩”紫砂壶

图说:戏曲文人壶设计图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裘颖琼)为了让传统文化获得更多年轻人共鸣,今年1月起,和器堂创始人罗宾(Robin)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以“和器堂”为名,开始介绍紫砂壶文化:鱼化龙壶、石瓢、文远梨形壶,一件件经典作品的文化典故被他娓娓道来。

“很多历史名壶因年代久远,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缺,我们的专家团队利用全息影像技术,通过数十次模拟重塑,最终实现了完美复原。”罗宾说,工作团队将这些数字建模后的壶型,利用3D打印,为紫砂工艺师提供关键数据,从而让这些“复活”的大师壶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对多款明清大师壶“复原”之后,团队决定“触摸”紫砂壶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文人壶,而且,这次不仅是复原,更是“重生”。罗宾告诉记者,不同于普通紫砂壶,文人壶通常指文化名人与制壶名家共同创作的紫砂壶,时大彬、邵大亨、徐友泉……一大批文人雅士的佳作,经由这些紫砂名家之手在壶上挥洒,使流传千年的紫砂抟土技艺,演绎为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生活艺术。

用全息、3D打印等技术复原大师作品 年轻人这样“玩”紫砂壶

“为了恢复紫砂文人壶的传统,我们特意请来中国戏曲人物画大家、刘海粟美术馆老馆长朱刚,制作了首批戏曲文人壶。”罗宾介绍,朱刚是当代画坛高手,尤其是其笔下的戏曲人物,写实为主、兼及写意,画风特别鲜明,是公认的戏曲人物画代表人物。

之所以会入这一行,罗宾说:“我们是一帮热爱文化的复旦校友聚集在一起,立志重新焕发紫砂艺术传统,传递蕴含在紫砂壶上、久违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