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窦宪君:高丽同学,想你了

高丽同学,想你了

来自豆荚儿文学

青未了|窦宪君:高丽同学,想你了
青未了|窦宪君:高丽同学,想你了

作者:豆荚儿

中午放学,同桌高丽去食堂。每次她都会问,要不要一起去。高丽是真心,我说不了。学校食堂只对住宿生开放,打饭是要凭饭票的。

我们一起离开教室,高丽去食堂的方向,我奔校门口。得赶快,去晚了,什么都剩不下。校门口的生意火爆,一到放学,买东西跟抢似的。

每天中午,小货车会在学校门口准点出现。货车装得跟小山似的,架不住学生多,里三层外三层地一围,转眼便剩下一地的塑料垃圾。来得晚的,不是想买什么,是剩下什么买什么。

附近有小卖部,同学们喜欢在外边买。一样的面包麻花烧饼,在日光下和在屋子里感觉不一样,隔着塑料薄膜,都泛着油汪汪的,亮晶晶光。我的中饭,是两个面包,空嘴吃,走不到教室就吃完了。

天气好,去操场的背阴地儿坐等高丽。高丽慢些。食堂饭丰盛,有饭有菜。高丽每天只有中饭吃得好,不像我们走读生。我乐意等。篮球场有男生打篮球,哼哈之声不绝,还挺养眼的。远远地,高丽过来了,看见我,朝着我的方向走来。我指了指她的身后。高丽停住,懂我意思了。

天气好,不用商量,我们会去河边。校园北面的边界是河,远近闻名的蚂蚁河,河堤间隔着建了几个水泥垛,五六步台阶,不费力就可以下到河边。过了雨季,水流平缓、清澈,宽宽的水面像镜子一般,去暑纳凉。

和高丽一摇一晃,走在鹅卵石遍布的河滩上。高丽不只姓高,个头也高,在班级我就够高的了,她比我还高半头。我俩都是插班生,照比别的同学亲,又是同桌。高丽性格温吞,走路就是走路,我还时不时往水里打个水漂。

我习惯和高丽这样的相处,怎么都行。能一起走在河滩上的缘分也是好缘分。好多人是不能这样走在一起的。

河滩少有人来,一条大河,河对面是大片的庄稼,再远一些就是连绵的群山。每次来河边,都是我在抒情,高丽安静。偶尔我也会静,因为总有一天要离开这里。

看不出高丽的情绪,不是她无情,是比我藏得住。我们一直走到蚂蚁河上游的水坝,挑一处干爽的地方坐下来,脚刚好够到水。高丽脱掉鞋子、袜子,一双白白的大脚板放进水中,奔涌而来的水,在脚边开出一朵朵白色的花。

夏末初秋天气,太阳还是烈,即使脚在水里,头顶一样冒热气。我们仰躺在河坝上,脱掉外衣遮住脸。远近无人,只有水声抚摸着耳鼓。温热的河坝像床一样舒服。不远处被河坝圈起来的水,看不见动静,一样暗流涌动,细碎的声响从地底传来。

迷迷糊糊时,我听高丽说,这次如果再考不上,就不念了,在家种地。我想了想,问,你家地多吗。高丽说,多不多都得种,要不然也没出路啊。我说,挺好的,我还没地种呢。高丽说,没地种你还能想别的办法,我是农村人,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去的路了。

其实,我也和高丽一样迷茫,只是话从高丽嘴里说出来,她似乎觉得自己是最难的。高丽学习用功,每科都比我学得好。我对自己不寄希望,对高丽还是有信心的。我劝她,也像在劝自己。

高丽坐起来,穿上衣服,晾干脚。我看表,快到上课时间了。高丽先站起来,拽了我一把。我们离开河坝。向回走时,我看着高丽身上那件蓝色立领四个兜的上衣,那时候都叫这样款式的衣服叫中山装,男女都穿,特别流行,高丽穿在身上,特别像政府公务人员。

高丽的背有些微驼,也许是迁就矮个子的原因造成的。高丽还梳着两根一丝不苟的辫子,大脸盘,大嘴,大鼻子,眼睛也不小,反正五官都大,包括大手大脚,这些大,长在高丽身上正好。不然,那么高大的人,真长一张樱桃小嘴,还真犯愁。

高丽身上还有一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白。全班同学,没有谁能白过她。若不是头发是黑的,说她是白种人也不为过。若真像高丽自己所说,再考依旧金榜无名,她真就去田间劳作了。那么,之后若再找个农户人家嫁了,这么个白净的美人胚子,真会为田野增添不少亮色的。这么想时,脑子里立时有了画面感,别人干活脸上写着辛苦,高丽给人的感觉却是美美的。

当时,我能想像高丽以后的样子,却想不出自己的。转一年,高考预考结束,结果未知,我和高丽分手。我们彼此相约,漫漫人生,这只是暂别。我们没说出什么时候见,怎么见,去哪里见,留了通信地址。后来也写了信,只是没有坚持下来。

我一直想,我们会见面的。可是,一直就没见。每次外出,茫茫人海,莫名地会多看陌生人一眼,看了之后总会下意识地想,这一眼就是我和这个人的一生;就像我和高丽,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一别竟是永远。我确定此生是见不到高丽了。原本以为人生漫长,可是却短到见不着曾是那么熟悉的一个人。

我脑子里一直就是穿中山装的高丽。漫漫人生,曾经信誓旦旦说出的暂别,却是一生。每次去河畔,物是人非,太阳清凌凌地照下来,照在记忆中的两个人身上,那么清晰。

青未了|窦宪君:高丽同学,想你了

作者简介:

青未了|窦宪君:高丽同学,想你了

窦宪君(豆荚儿),女,现居黑龙江,从事散文、诗歌创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诗歌、散文作品。作品散见于《诗林》、《小说林》、《石油文学》《岁月》《广西文学》、《东京文学》、《太行文学》《少年文艺》《中华散文》《在场》等多家刊物。有作品入选多个散文文选。代表作《没心草》单篇曾荣获2012年华语民间第一散文大奖的“在场主义散文奖”之新锐奖。《没心草》散文集又于2016年荣获哈尔滨市天鹅文艺奖。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