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文丨折舟 排版丨络牙

在今天,电子游戏阳萎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简单地形容一下这种症状,就是打开一款制作优秀玩法丰富内涵动人的游戏时,那种无法提起热情的怠惰感……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心有余而力不足,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人打开各类3A大作的唯一感想。

在老头环发布接近一个月的今天,这个症状却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再一次被频繁提起——无数玩家兴奋的发现,自己的“电子游戏阳萎”,被治愈了。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看上去这个消息相当令人振奋:原来并不是自己真的再起不能,只不过是去年业界多少有点集体摆烂,让玩家们反复在期望和失败里轮回折磨。

毕竟,没有哪个老玩家面对自己和曾经挚爱的游戏渐行渐远的现状,不会心生凄凉。

但老头环,真的是电子游戏阳萎的特效药吗?

多少有些败兴地说,我就没被治好。

毫无疑问,老头环的素质放在整个游戏史上,都是金字塔尖尖的那一批,问题也并不出在老头环本身上。

我虽然是社畜,但体力和精力,也都跟得上。

但每次打开游戏不到一会,那种源自心里的热情就开始萎灭成愧于承认的疲惫。

这种投入不能,放弃又不甘的心情,会逐渐发酵成一股焦虑和无奈,最后让我越来越少打开曾经令我激动无比的老头环。

我承认,我并不是非常狂热的魂系玩家,但作为一路从黑魂系列追来的半个粉丝,老头环带给我的疲惫感并不来自于“死活干不赢”的难度,实际上,除过操作的困难,游戏里能提供给玩家正面反馈的地方数不胜数。

一方面,我由衷赞叹这是一款杰出的游戏,沉郁的不谄媚的美术,对开放世界的勇敢尝试,虽然有些滞涩但依旧出众的打击设定和手感。就好比宫崎英高游戏世界中的Pro Max Ultra版本。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始终不能像玩黑魂时候那样,不知昼夜的投入进去。这有时候让我怀疑,我的某些和玩游戏相关的潜在能力,是不是已经不知觉间流失了?

就像淘宝阳萎特效药下面的评论,几乎不会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头也不回阳萎到底一样,审美能力上的无能一样让人沮丧,而和我一样沮丧的玩家,只会在别人欢庆的时刻默默收声。

这种沉默未必罕见。

在昨天凌晨,波兰蠢驴宣布了游戏《巫师》新系列的制作消息。

对于游戏圈来说,这本应是又一次重磅炸弹,但在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的微博上,波兰蠢驴的官方账号“CDPROJEKTRED”的这次发布,只有不到两千的转发和五百八十一条评论。

甚至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直到此刻对此消息还是一无所知的。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诚然,过去两年内,波兰蠢驴搞出了层出不穷的骚操作:《赛博朋克2077》的差强人意,去年年底的歧视性发言,今年年初刻意的政治制裁,但这些明显不是一个历史级游戏IP遭到如此冷落的根本原因。

可能,对无数老游戏玩家来说,自己已经没办法再跟随着那个背着剑,满头白发的男人前行了。

而这个现象从来不仅发生在游戏方面。

如果把对媒介艺术的考量范围扩大,就能够明确地注意到,“电子游戏阳萎”是某种审美上有心无力情况在游戏领域的特化版本。

而这种状况,从大众文化的形成伊始,就一直存在。

看番的老宅们能体会到的事情是,今天的动画片可能也足够精彩,但是就是提不起心气去一季一季的追各种新番,一集不落的看完所有剧情转头再去各种论坛讨论设定和剧情了。

看电影的电影爱好者们则在更早些的时候,就注意到,自己并不能每时每刻都调动完全的热情,去不断地追踪世界上层出不穷的好电影,那些曾经为了审美追求也好,为了装逼也罢,而强行啃下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或者《牺牲》,现在也没法一口气看完了。

看书的书迷们则发觉的更早,不论那些摆在面前的大部头里有多少黄金屋,最吸引人的永远是大部头下面盖着的连环画。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所以“电子游戏阳萎”,未必真的是什么不得了的绝症。

因为越是严肃的、高难度的、难以翻越的东西,越是容易望而却步,游戏当然概莫能外。

一时半会读不下去《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名著,也不代表着这辈子不能再爱文学一回。

而在过去十几年间,游戏的形式和角色,发生了充分的变化。

在1980年,世界上最火的游戏是雅达利发行的《太空侵略者》。在当时,这个简单的小东西对于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人类来说,散发着无穷的新意和乐趣。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从彼时开始,电子游戏就承接自己无数前辈那供人消遣的深远使命,无微不至无孔不入的供人类取乐。

然而,任何高深的审美形式无不发自微末,在过去二十年里,游戏以一个惊人的速度达到了持平于其他媒介艺术的深广程度。

现在的游戏,已经在接受难度上不逊于任何严肃的媒介艺术。

就像雅和俗在历史里逐渐对立起来一样,精品化的游戏,诸如《艾尔登法环》和《死亡搁浅》这种级别的大作,和《王者荣耀》或《开心消消乐》这样的快餐作品已经不能视为同一种东西。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谈论自己“电子游戏阳萎”的玩家,说的也从来不是对于后两种游戏的接纳不能。

在很多玩家心里,“游戏”依旧是那个时时刻刻拿起都可以爽一爽的新奇小东西。

但现实是,游戏已经依靠自己多媒介叙事的潜能,成为艺术领域无法忽视的庞然大物。

像《极乐迪斯科》这种游戏,深度和复杂程度已经不弱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提不起精力和心力去玩,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

游戏是幻想的艺术,可能今天发售的游戏不太能像以前《辐射》发售时那样带给玩家惊天裂地的震撼,但无数被诸多制作人呕心沥血打造出的世界无疑证明着,游戏作为一种媒介艺术深远的潜力。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当然,这种自我嘲讽“电子阳萎”,也并不是真的丧失了对于游戏的全部热情。

也可能愈发的感觉到,时代须臾不停急如漩涡,而自己已经慢慢的被抛离中心。在过去十年,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的街机衰败的悄无声息,曾经红极一时的星际在现在也很少有人提起,而承载着两者的个人记忆,比如和伙伴们集群结对出入城市里禁忌的游戏厅,或者和大学舍友在油腻的网吧连局域网打对战,已经伴随着相应的历史背景,永逝了。

“电子游戏阳萎”,或许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而对我来说,即便老头环没能再次唤醒我对游戏的热情,我也并不特别失落。

只是继续等待下一个命定的游戏横空出世之前,我会放下负担,快乐地打开那些不用什么脑子的小游戏,全身心地缓解自己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