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终,是指寿终正寝,进而指代丧礼。

追远:追,就是祭祀,追怀先人。

民德:社会风气。

归厚:德性敦厚。

古人是如何对待死亡的呢?这一句,是规劝呢?还是描述?

孔安国注:“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

朱子《论语集注》:“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

《礼记·檀弓》有言: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从孔安国到朱子,从“丧尽其哀”到“丧尽其礼”,可以说孔安国的时候,礼的形式还在,而礼的实质已经开始衰弱,到了朱子之时,礼的形式都慢慢地衰弱了。而到如今,可以说礼的形式几乎丧失。

今晚和老姑通电话,说到清明节,劝我不要回去了,现在疫情太重了,真要回不来就算了。清明节回去做什么呢?就是扫墓。这是母亲安葬好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们做儿子的本来是要去扫墓,祭奠母亲的。所以才会有谈到这。这就是“追远”,虽然母亲离我们而去,她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逝者归根于下葬之处,那里是逝者的家,清明节扫墓,就是去看看母亲,心里有怀念,有行动,这是礼,有内有外,光有内在的怀念,不是礼。

“慎终追远”,这是自动自发的,是内在的情亲在催动着,维系着。

小结:

本章关乎礼和政教的关系。礼记中记载有六礼之说,冠礼、昏礼、丧礼、祭礼、乡礼和相见礼。慎终指的是丧礼,追远指的是祭礼。亲人故去,举办丧礼怀念,入土为安;对于先人,在特定时节祭奠,怀远人。诚心诚意,近来做过什么,告之先人,未来怎么走,告之先人。祖先的精神,并没有消失。而是和子孙后代同在,给子孙永远的祝福和希望。慎终追远,人就有了精神的寄托,生命就有了根。从哪里来,最后回到哪里。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既承载着先人的精神传统,又能够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德性传承,一代一代,民德归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