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长教育100问|孩子有冲突 家长该干涉吗

孩子有冲突 家长该干涉吗

王女士:

6岁的儿子有个小伙伴,住在同一个小区,经常一起玩。有天,他们一起玩耍时,儿子不小心踹了小伙伴的胸口一脚,两个人吵了起来。我出来化解了冲突,两个小伙伴也和好如初继续玩。可小朋友回家后,他妈妈就给我打来电话:“你儿子把我儿子的胸口踹疼了。”我说:“我知道这事,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也教育了他,他们已经和好了。”可那位妈妈却说:“你家孩子就是故意的,以前也有过几次了,以后别让你家儿子来找我家孩子玩了。”说完就挂了我的电话,我心里很委屈,孩子又不是故意的,也已经和好了,至于发这么大的火吗?难道孩子之间有冲突,家长干涉还错了吗?

J博士

虽说孩子不是故意的,但小伙伴的妈妈毕竟感觉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发火也是人之常情。

那么,孩子有冲突的时候家长要不要去干涉呢?一般情况应该是这样:如果两个小孩有冲突时,家长不在现场,他们自己能处理,事后家长不一定要干涉;如果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在现场,那就必须干涉,立刻制止。

不要立刻纠是非,也不要立刻批评,因为你也不一定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些事不好把握。这时候要立刻终止,把两个孩子分开,跟自己的孩子摸清楚情况,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支持者,可以帮助他很好地处理类似的问题。

如果对方的家长也在现场,那么对方孩子的工作由对方家长来做。最后,双方家长再沟通。如果发现有其他问题,比如说是习惯问题、表达问题、对别人的理解问题,此后再处理,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如果确实自己孩子有错,冲突过后要跟对方家长沟通,最好让孩子跟对方孩子道歉,引导双方握手言和。如果是对方孩子的错误,跟孩子沟通好以后,要认真教导孩子以后面对这种事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孩子有冲突,你制止是对的,避免了更大的伤害。但当对方家长来质问时,因为人家孩子的胸口疼,你家孩子就有责任,你可以先道歉,也让孩子给小伙伴道歉。一来让人家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爱,二来让你家孩子吸取教训,和小伙伴玩耍时要注意安全。沟通时,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让人不舒服,要多包容和理解,人际关系才能更和谐。

孩子东西乱扔不收拾 怎么办

彭女士

孩子总是把文具、袜子丢得找不到,我非常头疼。他用的所有东西我都分类整理好,并告知了他位置,用完放回原位。但是袜子剩一只、文具找不到的情况经常出现,有时做作业找不到文具了我会生气,乱发脾气。有次,孩子又把他的玩具猪猪侠乱扔,我直接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他自己捡了回来,并承诺会好好整理。可第二天,猪猪侠又乱放,这种困局怎么破?

父母总是替孩子包办,却想孩子养成好习惯,这是很难达成的。心理专家奇峰老师说,人是游戏的动物,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游戏的态度对待和参与。小孩子玩游戏的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他们在游戏中投入自己全部的智力、精力和爱恨情仇。游戏的结果不管是输还是赢,都牵动他们全部的神经。既然如此,不如用游戏的方法帮孩子完成改变。

比如,我们设计“今日我当家”小游戏,妈妈和小朋友轮番做值日生和监督员。值日生需要把玩具安全送回家,如果没有做好,监督员可以给出小小的惩罚;如果做得好,就奖励小星星,到达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实现小愿望。开始时,妈妈可以故意落下一两个玩具被孩子发现,并赞扬孩子监督到位,以后也肯定会比妈妈做得好。等到孩子做值日生时,妈妈要多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习惯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等待,用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慢慢养成。

催孩子写作业无效 怎么办

刘女士

孩子写作业特别磨蹭,全靠催。关键是我去提醒他写作业,他还回我说:“不做,爱咋咋地。”气得人血压上升。“你这孩子怎么不讲信用?昨天不是说好了,今天回家吃饭后看一集动画片就写作业,怎么到写作业的时候就出尔反尔了。再说了,你一个学生,写作业不就是你的工作吗?不写作业,今天学习的内容如何巩固……”不管说多少话,他就在那里气你,不做。我有时很想揍他,怎么办呢?

家长说得没错,作业是孩子的工作,但他就是做出一副不负责任的态度,家长因为着急和生气,就开始替孩子担责任了,卖力地劝说,孩子却把责任推得干净,“我就不做,你能拿我怎样?”

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清醒,一旦孩子强硬地说出“不做”两个字,就注定接下来的这一小段时间,比如二十分钟或半小时,他是不可能写作业的。家长一定不要以为自己劝说两句,他就可以立刻去写。

父母不和孩子讲道理,简单回应:“爱写不写,你要不写,我就不信你们老师会放过你。”你把责任给他挡回去,也别搭理他。缓一会儿,看孩子状态好了,不再提前面的事儿,淡淡地说:“写作业去吧。”有时候会有神奇的效果,小孩真的就去写作业了。有时,双方沉默一会儿,孩子就会过来提个别的要求,比如:“我能看会电视再去写作业吗?”家长也要回应:“写完作业再跟我谈别的,我现在心情不好。”结果往往出乎意料,孩子默默地去写作业啦。

J博士:杨杰·家庭教育咨询师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829-830期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