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字趣谈:祀(466)

80岁的快乐老人用书法

演示汉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谈汉字的故事

汉字趣谈:祀(466)
汉字趣谈:祀(466)

汉字趣谈: 祀

"祀"(si4),这是一个会意字。

甲骨文的"祀"字有多款不同的写法,基本是由构字符"丅"+"巳"所组成,"丅"在甲骨文里代表祭祀时用的供桌或祭祀神灵时的石柱或先祖烈宗的牌位,"巳"字在甲骨文中的本义是"胎儿",引申指"后嗣"。两形会意,表示上古时代的先民为求子嗣而举行的"求子祭"。

在古代,人口的增加是一个族群兴旺的主要标志之一,而能否顺利生育后代,就是关乎一个族群的生死存亡。在上古先民生活的时代,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难产、流产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又往往束手无策,发生子夭母亡的事也很常常见,即使能够顺利产子,新生儿死亡率又非常高。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都是已逝去的先人在另一个世直接掌控的结果。为求孕产顺利,母子平安,用人世间最美好的物品请先祖烈宗享用,乞求先祖允准顺利生儿育女。

金文小篆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变后楷书写作"祀"。

"祀"的本义是求子之祭。后特指祭祖。《世说新语》:"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延伸后泛指祭祀。《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

"祀"延伸成绝后。如"覆宗灭祀"。此处的"宗"指宗庙,"覆宗"即毁了宗庙,"祀"指祭祀,"灭祀"指灭了香火,也就是灭绝后代。

"祀"在殷商时期假借为"年"。《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