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道敏:春回老家

刘道敏:春回老家

春分一过,大地变得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

岁月的风霜吹散了曾经如梦的过往,也吹皱了伊人青春炫丽的脸庞,但吹不走我对老家春天的记忆。退休后,我时常回老家转转。徜徉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心里无比欢愉。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是花的海洋。“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代朱熹这首春日诗是对春天最完美的诠释。小时候留在脑海里的春天记忆,是老院子后面长的两棵很大的树,一棵是老槐树,一棵是老榆树。每到春天,白色的槐花挂满老槐树的枝头,微风吹过,淡淡的花香会随风飘到很远。捋一把槐花放入口中,嘴里立刻就充满了槐花独特的香气,沁人心脾。

同槐树相比,老榆树在岁月风尘中愈发显得苍老,只有枝头的榆钱儿不甘示弱地向人们证实着它们的存在。风儿轻轻吹过,淡绿色的榆钱儿在阳光下灼灼发亮,老树虽在岁月的变迁中苍老,仍不失当年青春的风采。

小时候榆钱花儿开的时候,便是孩子们欢乐聚集的盛宴,一群如猴般的疯孩子,不管男女,似乎个个都是爬树的高手,“嗖嗖”三两下便到树梢。不顾粗糙的树干蹭得双手双脚发疼,只顾枝上榆钱儿朵朵,三下五除二折下许多枝来,然后溜下树,摘下那嫩绿的片儿,塞进口中,然后细细品尝那丝丝的甜味,慢慢咀嚼那份满满的幸福。夕阳西下,在母亲悠长的呼喊声中,带上吃剩下的榆钱儿,慢慢回家去。模糊地记得,那榆钱儿经过母亲的巧手,把它摘洗干净,拌上面粉,然后上锅,蒸成后撒上油盐搅拌,吃到嘴里又甜又香,仿佛一顿极品大餐。这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儿时的美味。

如今老榆树不见了,但那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心中。北方的春天比南方来的迟一些。最早能展示春天的无非是这槐花和榆钱儿,给当时贫脊的乡村增添了春的气息。

春天来的时候,村东的泥土河也苏醒了。河水碧绿碧绿的,一路蜿蜒而下,水草随着河水不断地摆动,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悠闲自得地追逐着、嬉戏着。泥土河旁边被人们砍割过的草木,又茁壮地抽出了嫩芽。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两岸草丛中,一阵湿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香、青草气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迎面向人扑来。在这样的时刻,我想无论是谁,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吸一口气,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受着这美好的一刻。

老话说;人勤春来早。如今老家的春天又是农耕时节,却再也看不见牛或者其它牲口拉犁拉耙的情景。定眼细看,田间纵横交错的地埂上淡淡发青的露着头的小草暗示着春的旅程即将开始。春天一到,老家便开始种植各种蔬菜。一方面能够吃到有机、绿色环保的蔬菜,另一方面也能省去不少开支。从菜园的大小以及种植的种类,足可以看出一家人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春天是很多蔬菜的播种和生长季节,人们会不失时节在各自分得的几垄菜地上,平整好肥沃的土地,悉心照料播种下的种子,施肥,浇水,然后再在上面盖上塑料棚。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里慢慢地就会长出柔嫩的、绿油油的、密密麻麻的叶子,用郁郁葱葱四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老家的春天更是美的让人陶醉。村中北地的果园里各种果木的花次第开放。杏花、桃花、梨花,在阵阵暖风的吹拂下,个个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翩翩起舞。而远处,村西南的岭坡上,也是满枝的野花,一茬接一茬地开着。错落有致的油菜花黄灿灿的,明媚的颜色让人看了心情无比舒畅。

古人云:“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这两句诗用到形容老家满地生长的小麦一点都不为过。熬过寒冷的冬天,老家的小麦长势非常旺盛,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风一吹,像泛起波纹的海面一样,一波一波地涌动着,泥土和麦田的香气,味道是那么的清新。站在麦垄上,迎着微微的春风,天的蓝,云的白,麦的绿,地的黑,远处星星点点劳作的人影,春景美得让人不敢说话。

老家的春天,景色怡人,到处涌动着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的造化让原本呆板的老家迸发出勃勃生机,走进老家,就走进了春天。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刘道敏:春回老家

作者简介:刘道敏,笔名晚风。河南济源人,已退休。喜欢旅游、写作、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