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价格涨了,新能源汽车慌了吗?

最近,让消费者最闹心的事莫过于油价高企,更没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车也开始涨价,在这背后,动力电池原材料持续上涨成了车企接连上调价格的直接导火索。

年初,部分车企曾因新能源国补退坡而调整过一次价格,今年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根据最新补贴政策,纯电动汽车的补贴将减少3900或5400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NEDC续航不小于50km/WLTC续航不小于43km,包含增程序车型的补贴,将减少2040元。

1月到2月中旬,大约有16家车企因为补贴退坡纷纷调价,不同品牌车型价格上涨了1000到21088元不等。而进入3月份,近20家车企都已承受不住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纷纷拿出了涨价方案,在这第二波涨价潮中,市场上有40多款电动车的价格开始上涨。

尽管如此,许多有能力购买新车的消费者依然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在计算过拥有成本后,更意识到用车成本其实很便宜,随着充换电设施越来越完善,依然逃不过真香定律,毕竟划算才是硬道理。

顶不住的成本压力

首当其冲的是特斯拉,从3月10日到17日连续三次上调产品价格。第一次涨价是在3月10日,特斯拉官网显示,特斯拉宣布将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Model 3高性能版各上涨1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售价为35.79万,涨幅1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售价为39.79万,涨幅1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售价为34.99万,涨幅1万元。Model Y交付时间为10-14周,Model 3交付时间为16-20周。

价格涨了,新能源汽车慌了吗?

3月15日,特斯拉Model 3、Model Y车型定价再次上调。Model 3后驱版售价为27.99万,价格上涨1.4万;Model 3高性能版售价为36.79万,价格上涨1.8万;Model Y长续航版售价为37.59万,价格上涨2万;Model Y高性能版售价为41.79万,价格上涨2万,所有调价车型的提车等待周期均为16-20周。

3月17日,特斯拉Model Y的后驱版车型上调1.5万元,最新售价为31.69万元,本次调价距离前一次调价只有两天。

市场销量持续攀升的比亚迪,也在3月15日发布了涨价通知,自3月16日零时起,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这已是比亚迪今年内的第二次涨价,2月1日,比亚迪旗下部分车型曾涨价1000-7000元。

在比亚迪的此轮调价中,插电混动车型上涨3000元,纯电动车型则上调6000元,从具体车型售价变动来看,唐DM-i涨价3000元;宋Pro DM-i涨价3000元;秦PLUS DM-i涨价3000元;秦PLUS EV涨价6000元;元Pro涨价6000元;元PLUS涨价6000元;宋PLUS DM-i涨价3000元;宋PLUS EV涨价6000元;海豚涨价6000元;E2涨价6000元。

小鹏汽车、哪吒汽车、飞凡汽车紧随其后,3月18日集体宣布涨价。小鹏汽车对在售车型价格的上调幅度为1-2万元,此次调价从3月21日零时起生效。哪吒汽车对在售车型价格的上调幅度为3000-5000元不等。飞凡汽车针对旗下MARVEL R和ER6两款车的部分车型售价进行调整,其中MARVEL R调整后售价为21.98-24.18万元,Pro版售价上涨2000元;飞凡ER6调整后售价为15.68-20.18万元,全系车型售价上涨1000元。

价格涨了,新能源汽车慌了吗?

3月19日,零跑、欧拉、威马、几何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也跟进上调。零跑官方宣布C11车型全系价格上涨,其中零跑C11豪华版上涨2万元、尊享版/性能版上涨3万元,价格上涨后的售价区间为17.98-22.98万元。欧拉汽车针对在售好猫车型(含GT版)进行价格调整,综合补贴后售价上调6000-7000元,此次价格调整将于3月23日生效。威马汽车综合补贴后售价上调7000-26000元,价格调整将于3月28日生效。几何汽车将对旗下几何APro、几何C、几何EX3功夫牛的官方指导价上调3000-7000元,价格调整于3月19日起生效。

原材料价格的冲击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核心成本大头是动力电池,而电池的价格走势主要由原材料价格决定,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散单均价为50.3万元/吨,而在2020年下半年的价格低点,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的散单价格约为4万元/吨,价格差别之大,一目了然。

从全球市场来看,富国银行分析师表示,电池的关键材料镍今年价格上涨了130%,钴、锂和铝价飙升了16%-88%。

对于动力电池涨价趋势,宁德时代回应称,“因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相应动态调整了部分电池产品的价格。”据财联社报道,一家新能源车企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2021年下半年至今,宁德时代已经涨价两次,“按一辆新能源车汽车的电池成本来算,上次涨了1万元,前不久又涨了1万元。”

近期镍价大涨,一度升破每吨10万美元,被外界戏称“妖镍”。业界表示,此次镍价飙涨属于非理性交易,若回归市场供需来看,这样的价格会有多少车企愿意买单?又有多少把握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即便以镍价每吨8万美元推算,每辆电动车的投入成本就会增加1000美元,无形中带给车企庞大的成本压力,不仅需自行吸收部分成本,也不得不调涨终端售价,长期来看不利整体电动车产业发展。

特斯拉CEO马斯克对此评论说,特斯拉在原材料与物流方面面临沉重通胀压力。近期的俄乌冲突将大宗商品价格推升至2008年来最高,他举例汽车用的铝,以及电机转化器用的钯,再到电动车电池用的镍,价格都持续飙升,迫使特斯拉产品必须将高涨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其个人微博表示,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他直言,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

价格涨了,新能源汽车慌了吗?

由于此次镍价走势前所未见,“妖镍”事件也为车企敲响警钟,未来势必导入其他电池材料,入门级或中低端车型将加速导入磷酸锂铁,有效降低对钴、镍等稀有金属的依赖。此外,车企也将重新审视上游电池材料的产地,并进行调配,以确保未来供货稳定。

电池原材料成本的涨价也引起了工信部的注意,3月18日,工信部披露信息称,多部委于3月16-17日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围绕锂盐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生产消费情况、动力电池产业受影响情况、保供稳价政策措施等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大陆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除了要应对电池关键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问题,半导体芯片等其他零部件也继续供不应求,给车企带来额外不利因素。

在全球疫情、地缘政治、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挑战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但从短期来看,传统燃油车将不得不忍受更高的油价,也许会被视为抑制需求的奢侈品,从而加速能源转型的脚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