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浪漫诗人的社会实验课:《瓦尔登湖》

“如果能够实现,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

看完《瓦尔登湖》,我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脑海里浮现出了各种优越的生活画面,但仔细一想,不对,这只是夹杂了许多社会因素的生活欲望,并非真实的内心需要。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思想家、哲学家、诗人,他为了弄清楚最基本、最纯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专门做了一次实验,《瓦尔登湖》就是这次实验的真实记录。

一个浪漫诗人的社会实验课:《瓦尔登湖》

1845年,梭罗来到处于密林深处的瓦尔登湖湖畔,过了两年又两个月的“隐居”生活。

他亲手搭建房屋,修建烟囱、壁炉,制作家具,虽然简陋,却也实用,而且所需花费还不到学生公寓一年的租金。

吃喝用度也是自己动手,他开垦了一块荒地,用来种植大豆、土豆、玉米等农作物,除了自己吃,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一年下来,依靠种地的收益,生活花销也完全够用。

梭罗对生活要求不高,每年只需要大概六个星期的劳作,就能够满足生活开销,完全不用那么辛苦,而且还有了许多空闲时间,可以进行自己的研究。

说起来,这样简约的生活还真令人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地、打鱼、烤面包、煮玉米、看看书,返璞归真,挺好。

再看看我们一般人的生活,哪个不是忙忙碌碌的呢?我们似乎获得了更多,但是,相比瓦尔登湖湖畔的索罗,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了吗?那些认为是生活必需品的东西,真的是必需的么?

一个浪漫诗人的社会实验课:《瓦尔登湖》

梭罗在森林里的生活一点都不寂寞,万物皆有自己的语言,只要留意,就能发现森林里热闹非凡,各种小生命轮番上演,就像一场舞台秀。

梭罗的小屋就经常有“客人”光顾,毛茸茸的松鼠、谨慎的狐狸、筑巢的鸟儿,他还在柴堆旁目睹了一场蚂蚁大战。

当然也有人类客人来访,梭罗能通过留下的痕迹来判断来访的是富人还是穷人。

在田间劳作,梭罗也认为这是无比惬意的事情,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平静的湖面,还有树林、鸟儿,清爽的风从远处传来各种消息。

抛却世俗生活的各种无奈,远离尘嚣,融入大自然,孤身独处也变得美好起来。

如此看来,繁琐的社交往来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一个浪漫诗人的社会实验课:《瓦尔登湖》

距离梭罗的小屋几英里的地方,有一户新移民,他们住在破旧的小房子里,男主人喜欢喝茶和咖啡,也想吃牛肉、喝牛奶,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必须到附近的农场里辛劳工作,以换取微薄的收入。

梭罗的小屋敞亮、温暖,平常就吃自己种的食物,烤面包、煮玉米还有土豆、马齿苋等等,或者去钓一些鱼回来,很容易就做出一顿丰盛的餐食。

梭罗不喝茶和咖啡,不用黄油、牛奶和鲜肉,也就不必为了这些用度,再去辛苦劳作了,生活自然过得轻松、惬意、自由自在。

这么一对比,还挺有意思,这些可以用来享受的东西,是用辛苦劳作换来的,可问题是,为了生活中的各种欲望,你愿意付出多大的成本呢?

我们常说,美好的生活是努力奋斗得来的,可是,美好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要如何平衡?

梭罗的生活实验是理想化的,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得以看到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