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阅读】读书偶拾

■ 张林明

重温《瓦尔登湖》,脑海中浮现出另外三个人来:法顶禅师、海子、老子。

梭罗说:“我觉得只要有少数工具就足够人生活了,如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一辆手推车等,对于勤奋好学的人,则还需要灯火、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已是次要的必需品,且只要少数费用就能购得。”

法顶禅师说:“不要过度依赖现代文明的工具。找个晚上把电视关掉,不用电灯;点燃一支蜡烛,即使不在山中,我们也能间接体会到山中的幽静。”

梭罗是哲学家、作家,法顶禅师是僧侣,被称为“韩国梭罗”。他们有着相同的行踪轨迹:隐入山间;有着同样的哲思:崇尚简朴自然。

海子是一个诗人。他卧轨时抱着四本书,其中一本就是《瓦尔登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瓦尔登湖里的一个别样景致。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谈到孔子,可见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的至简自然的思想与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思想如出一辙。

他们四人不在一个时代,但若在一起,定然可以交谈甚欢。

十足的勇气,百般的韧力,巨大的热情,倔强的态度,高度的自信,是他们身上兼具的特质,所以他们大大超出我们普通人。

《伊豆的舞女》中有一幅唯美景致:山林、沟谷、岛屿、溪流。

那里面有一路行走的千代子的身影。而文中的“我”是置身其外的,作为旁观者,犹如隔了一层纱,如白居易笔下的“花非花,雾非雾”,在似有若无中,感受一个人,或一段场景。千代子可以是穿着樱花样的服装,挽着富士山样发髻的女子的化身。这与中国古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审美是相通的。

时光最美丽的定格,是上苍的蓄意安排。人生若没有几次刻骨铭心的爱恋,就难以体味其中的感触,难以体味红楼梦中龄官跪在地上不断写“蔷”字的那种感受。恋与爱是上苍赐给人间最浓郁的一杯酒,沈从文为了心爱的恋人,曾对岳父说,“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当然,文学的爱恋更是一种超越,给人一种别样的滋味。这附着在地上的爱恋,这“玻璃心”时常会被敲碎。“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爱恋一直都在,即使你我没曾经历过。

重温自传小说《夜》,仿佛跟着埃利·威塞尔重游一段法西斯统治下的魔鬼之旅。是的,语言有时是无能为力的,它常会找不到恰当的词汇描摹出一个人内心切实的感受。但是,人们仍能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到在淫威和死亡面前,人的兽性和懦弱。

“残酷、残忍、残暴”,在二战中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可以说把这些人心最毒恶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了。然而,据说希特勒晕血,尤其是害怕见人血。兴许,天使、魔鬼就是一线之隔。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借冷子兴之口,阐释了他对历史人物中大仁与大恶的认识。在人们蚂蚁样的日子里,小人物也如此罢。贾平凹说:“人过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相较《夜》,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更据实一些,但给人的感觉一样的彻骨惨烈。

尼采说:“生命就是强者征服弱者。”他说上帝死了,他自己也疯了,最终死了。《夜》的作者埃利·威塞尔认为,如康德、伏尔泰、歌德等文化巨人在对待犹太人的问题上是有罪的。去看看动物界,除了残存的羔羊尚有温情外,都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那我们人类自身呢?

(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就职于山东省昌乐县财政局)

【阅读】读书偶拾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