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度】被制裁的第34个月,华为在干什么?

众所周知,华为是一家非常喜欢研发的公司。华为的研发投入长期霸榜全国第一,经常性领先第二名好几个身位。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为的研发投入也能排进前五。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华为在研发上累计投入了5907亿元。最顶峰出现在2020年,这一年华为在研发上投入了1418.93亿元。

【深度】被制裁的第34个月,华为在干什么?

■华为一家的研发费用相当于2-5名的加总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根据科技部公开的全国科技经费统计公报,2020年,大陆共投入研究经费24393.1亿元。其中,由企业主导的研发投入约为18673亿元。换句话说,华为一家的投入约占全国所有公司研发投入的7.6%。即使是在营收大幅下滑29%的2021年,华为依旧在研发上投入了1259亿元,研发占营收比重接近20%。

在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下,华为其实是一家技术过剩的公司。独立出去的荣耀可能是个最好的例子。仅用了一年时间,荣耀就从others抢到国内第三,只能说“哦爸爸妈妈给我的不少不多,足够我在这年代奔波,足够我生活~~” 。

【深度】被制裁的第34个月,华为在干什么?

■荣耀从华为那里得到了太多

在超多技术的加持下,华为不断调整业务重心,想尽办法把消费者业务被制裁掉的部分找补回来。我把华为调整之后的重心总结为三个方向,分别是B端、C端和F端,也就是——

企业(Business)

消费者(Customer)

投资(Finance)

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要想了解清楚华为在B端是如何发力的,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华为成立的哪些军团。

去年4月,华为成立了煤矿军团;同年10月,华为又成立了数据中心能源军团、智能光伏军团、海关港口军团和智慧公路军团。今年2月,华为又又成立10个预备军团,分别是互动媒体(音乐)、运动健康、显示芯核、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底座、站点及模块电源、机场轨道、电力数字化服务,以及政务一网通。这么一算,总共5个正规军,10个预备军。乍一眼看上去有一点混乱,没有什么逻辑和章法。但仔细研究的话又会发现其中暗含着一点规律。

【深度】被制裁的第34个月,华为在干什么?

■华为光伏逆变器市占率全球第一

煤矿、海关港口、智慧公路三大正规军和机场轨道后备军是典型的5G应用拓展。任正非曾经亲自到煤矿下面视察过,接着华为就开始和煤矿企业搞起了5G挖矿。甚至还为煤矿行业专门推出了一个叫“矿鸿”的操作系统。港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封闭环境,内部运作机制简单。不仅适合布局5G,甚至还能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搞点封闭场景下的特殊应用。我记着有个无人吊装的使用场景就非常合适。以前集装箱吊装操作员是又苦又累的活。现在有了5G+AI的技术支持,操作员可以坐在空调房里遥控指挥塔吊进行操作。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难度,还把人员成本也降低了。

■智慧港口的应用正在全面开展

这四个军团的设立看似比较突兀,但实际上华为一直是贴着国家政策在走。十四五规划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前两个就是智慧交通和智慧能源。后面还有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你看运动健康军团像不像智慧医疗?政务一网通像不像智慧政务?C端的全屋智能像不像智慧家居?保不齐以后华为还会出什么智能工厂、医院医疗、农业数字化这种军团啊。

■后面还有7个,太长不截了

数据中心能源和智能光伏军团理论上来说都应该属于数字能源业务。但是还有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底座、站点及模块能源、电力数字化服务这五个预备军团。哎,这就有意思了。如果把这7个军团看做一个整体的话,实际上不应该叫数字能源,而是

碳中和军团

碳中和是大陆最近力推的政策之一,并且已经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完成碳达峰,2060年之前完成碳中和的明确路线。碳中和概念很庞大,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方法肯定不止一个,而是需要多条路径共同努力才行。其中一条路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多发绿电,多用绿电”。于是乎,在这条路径上大陆又提出了一个不亚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国家级资源调动战略——

东数西算

根据相关测算,东数西算每年会带动4000亿-5000亿的投资。这块蛋糕真的不小,以华为的执行力,搞个20-30%的份额真不是难事儿。7个军团加起来很可能给华为每年带来将近1000亿的营收。

■青海光伏装机量全国第三

总结一下,华为向B端拓展的方向与国家政策是极为贴合的。甚至给我一种“这政策是量身为华为打造”的错觉。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华为的战略部门是真的牛叉,研究政策的能力是真的强。

C端业务在余大嘴的率领下成为了华为最大的营收部门。同样,在美国的制裁下,C端业务受损也是最严重的。在麒麟芯片恢复供应之前,消费者业务想要重振雄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余承东显然不是一个轻易言败之人,所以大家在最近的发布会上看到了一些个新鲜玩意儿。比如全屋智能,比如问界M5。

■麒麟芯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全屋智能这个事儿理论上来说市场空间很大,十四五规划也有提到。但是吧,我始终觉得智慧家居是个伪需求。所以咱先把这事儿放一放,讲讲华为造车。

一年前的文章【深度】不造车的华为,却对新能源车来了一次降维打击里面我还说过,华为绝对不会造车。事实证明,华为擅长打脸。问界这个系列实际上就是华为自己造的车,只不过用小康的产线代工罢了。

我猜测华为一开始的确不想造车,毕竟被美国制裁,再造车的话资金压力巨大。但和国内主机厂谈了一圈下来之后发现,这生意要是指望别人,前期在电车领域的投入大概率是没办法收回的。于是在余承东的强力推动下,华为卖掉了自动驾驶部门,“不得已”开启了造车之旅。

问界M5的硬件素质不出彩也不拉胯,中规中矩。但是鸿蒙车机系统绝对是碾压所有竞争对手的。可以说是一夜之间把造车新势力这些年积累的优势全部抹平,并且大幅超越。

纵览全国,华为可能是最会做跨终端操作系统的公司。苹果造车计划搁浅,可能在智能车机这个领域,华为要无敌了。继续期待问界的新车型,希望华为能发挥卷王的特点,搅动新能源车这个庞大的市场,让消费者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深度】被制裁的第34个月,华为在干什么?

■试驾过M5,还不错,超出想象

华为的投资业务说起来比较有趣,碍于篇幅限制没法展开讲,可以先看一看我之前总结的数据【数据】华为的投资版图。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华为投资主要目的是拿到自己生产不了或者不擅长产品的产能。并以产能或订单为基础,主动要求或者帮助供应商提升技术水平。

换句话说,华为虽然在做投资,但赚钱不是目的,要产能才是真谛。举个简单例子,天岳先进给到华为的产能从2019年的1.11%,提升到华为入股后2021上半年的49.31%。提升幅度巨大,并且占比已经快接近50%了。为啥华为会要这么多产能呢?要到这些产能之后又能干啥呢?乂~留个悬念~后面有机会单独写一篇关于华为投资的文章。

■关联方就是华为咯

最后的最后我知道大家想问啥,但我确实不知道内情。华为很低调,我也不是什么沸腾内鬼人。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华为对芯片的研发没停,海思也在继续努力地突破封锁。年初的手看到中科院微电子器件实验室的公众号文章,说李泠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为海思团队首次提出了新型的垂直环形沟道器件(CAA)结构,以解决铟镓锌氧(IGZO)-DRAM的密度问题。相关文章入选IEDM2021并同时获得Highlight Paper和Top Ranked Student Paper。

【深度】被制裁的第34个月,华为在干什么?

■华为对研究下一代存储材料情有独钟

同时,华为去年的奥林帕斯奖给到了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上海微系统所等四支研究团队。由此可见,华为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突破美国的封锁。

2022年啦,也是时候有点变化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