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是《终身误》中的一句话,用以形容宝玉在婚姻生活中的感受:虽然拥有“齐眉举案”的美满,但总觉得“美中不足”,因为“意难平”。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让宝玉“意难平”的,正是早已仙逝的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

很多读者因为这个“意难平”,认为宝玉是对婚姻不满,嫌弃宝钗,他们忽略了“意难平”的前提是“美中不足”。

为什么“美中不足”会“意难平”呢?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一个学渣,长期考试只能得两三分的那种,虽然也做梦想要拿一次高分,无奈难于上青天。可是,有一次考试,他纯靠蒙,百分考卷竟然让他蒙对了九十八分。当然,这个纯靠蒙也可理解为来了个新老师无原则地偏爱他,故意放水提前露题等,使得他把本来完全不会做的题都做对了。本来只能考两三分的,结果考了九十八分,美不美?当然美,但依然觉得“美中不足”,因为丢掉的那两分,恰恰是他本以为十拿九稳会做的。也就是说,他本来可以拿满分的,最难的都做对了,却在最容易的地方丢了分,所以怎么想都想不通,这就是“意难平”。

宝玉正是这种心态。长期以来,他都以为黛玉易得、宝钗难求。结果却得宝钗而失黛玉,所以他在感叹“美中不足”时,总觉得“意难平”。

黛玉易得,她是贾母送给宝玉的礼物,可以零距离亲近。

贾母爱收集美女,不是因为她自己喜欢美女,而是因为她的宝贝孙子宝玉喜欢。所以,她把长得最为出众的晴雯送给了宝玉,留在自己身边的鸳鸯却长相平平,而且“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宝玉天生就爱“脂环钗粉”,“喜在内帷厮混”,贾母不但不为之焦虑,反而“视若珍宝”,甚至投其所好,想方设法为宝玉弄来陪他“厮混”的对象。前有史湘云,后有林黛玉,都是因为宝玉喜欢,才成为贾母送给宝玉的礼物。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正因为湘云和黛玉都是贾母送给宝玉的礼物,所以她们被安排与宝玉不避嫌疑地近距离接触。

湘云与宝玉朝夕相处时,他们尚在幼童期,等到长大一点,需要避嫌时,湘云就被史家接走了。

黛玉来到宝玉身边时,正好到了“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年龄,原本应该“别院另室”分开生活,但因为宝玉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贾母便安排他们“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

不仅如此,黛玉这个才貌双全的“神仙似的妹妹”不但对宝玉的亲近丝毫不抗拒,还极为主动,甚至主动到宝玉想和她同床而眠,她便为宝玉送上了自己的枕头。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除了身体上可以零距离接触,思想上他们也高度一致:宝玉不爱听读书上进之类的“混帐话”,林妹妹就从不说“混帐话”;宝玉喜欢把他的“杂学旁收”用于风花雪月,黛玉同样喜欢用她的“咏絮才”来歌咏风花雪月;宝玉为人处事考虑的是“我只为我的心”,黛玉同样凡事都从“我只为我的心”出发。

贾母和黛玉的态度都在明确告诉宝玉:只要他想,黛玉的一切就都属于他,可以随时取用。所以,连小厮兴儿都看得出来,“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所以,在宝玉看来,黛玉实在太容易得到了,可以说是毫无障碍。而且,在他的预想里,他以为此生也只能守着黛玉袭人过一辈子,“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没错,在他的人生规划里,没有宝钗,因为宝钗于他,就像学渣想要拿高分,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最多只能在梦里想想。

宝钗难求,冷艳高远,拒宝玉于千里之外。

宝玉爱美,他的终极梦想就是积天下之美于怡红院,就像一个爱好收藏美女的收藏家。只不过,他对美女的收藏,只为了欣赏,并不为亵玩(这是读红楼时特别要注意的)。

贾府不缺美女,宝玉的姐姐妹妹都很美,贾府的丫头们也个个清秀出众。但是,看惯了美,便不觉得她们有多美,直到黛玉的出现,她的美让宝玉惊为天人,所以称之为“神仙似的妹妹”。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然而,宝钗的出现,不但带来了另一种风格的美,而且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也就是比黛玉更美。

比“神仙似的妹妹”还美,当然会被宝玉惦记上。所以,在宝玉做得最舒畅的那场梦里,他找到了他人生的梦想:拥有“兼美”,兼具宝钗的“鲜艳妩媚”之美和黛玉的“风流袅娜”之美。

然而,对宝玉来说,黛玉有多易得,宝钗就有多难求。她们的美代表两种极致,她们对宝玉的态度同样是两种极致。这正如学渣面对试卷,容易的太容易,闭着眼睛都能答出来;难的又太难,绞尽脑汁都答不出。

宝钗难求,难在两个方面:一是她冷,不像黛玉那样对他充满热情,反而是经常表现得很冷漠;二是宝钗志存高远,有着“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的志向,这与宝玉的“喜在内帷厮混”实在无法融合到一起。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宝玉不是没有尝试过亲近宝钗,但他的搭讪都被怼了回来。当然,宝玉只是“混世魔王”,并不是仗势欺人的霸王,所以,即使他对宝钗的“鲜艳妩媚”充满向往,也不敢造次,哪怕宝钗的“雪白一段酥臂”就在他眼前,他也不敢伸手摸一摸。要是这样的白手臂长在黛玉身上,他早就上手了。

另外,更让宝玉觉得难以亲近的,是宝钗志存高远。他们二人,一个是学渣,一个是学霸。学渣仗着家里有钱有势,只想一辈子混日子。学霸却志在清北,学成之后报效国家,将一身学识用于利国利民。这样两个人,怎么能走到一起呢?怎么想都只能是妄想。

可是,学霸长得实在太美,学渣就想拥有她的美,于是对学霸充满向往,又明知毫无可能,只能在梦里“意淫”:希望她和黛玉一起,在“香闺绣阁之中”等着他。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这就是宝玉想要的完美。

然而,命运最爱跟人开玩笑,不但“‘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而且“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本以为唾手可得的黛玉,提前仙逝了,没能走到在“香闺绣阁之中”等着他那一步;本以为只能妄想的宝钗,却成了他明媒正娶的妻子,真真切切地在“香闺绣阁之中”等着他。

本来一辈子只能拿两三分的学渣,却在高考的关键时刻拿到了九十八这样的高分,人生可谓走到了巅峰,怎能不美?可惜的是,如果没有因为太过粗心不懂珍惜,没有丢掉那最容易的两分,就能拿满分了。每个学子都非常清楚,满分和差两分的区别有多大,这种“美中不足”的遗憾,太让人“意难平”了。

是啊,如果宝玉能真正发自内心多关心黛玉一点,尽量让她少哭一点,尽量多操心她的病,黛玉就不会走得那么早,他的“兼美”之梦就能实现了。

黛玉易得,宝钗难求,得宝钗而失黛玉,让宝玉“意难平”

这种“意难平”,既是宝玉的遗憾,也是他的愧疚和自责。只因他的荒唐,以“混世”为人生目标,把最易得的黛玉弄丢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