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众不同的人,不该受到惩罚

“如果很多人都与众不同,就没有人需要变得普通。”

——《外婆的道歉信》

01.

外婆用现实编织的童话世界

即将迎来8岁生日的艾莎,是一个普通又特别的小女孩。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普通地上学,普通地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却拥有特别的外婆,外婆带她进入了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艾莎也光荣地成为了外婆的童话故事中密阿玛斯王国的骑士,守护着不眠大陆。

在外婆去世后,年幼的艾莎循着外婆交给她的骑士任务——派送道歉信,逐渐揭开了童话故事的本来面目。原来,童话故事不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在现实世界中有对应的人存在。

这个用现实编织的童话世界,是外婆温柔又强大的爱意体现。

与众不同的人,不该受到惩罚

外婆是公寓住户群体的核心人物,她在艾莎出世之前就帮助了许多人。哪怕在生命的尽头,她也用自己的方法去守护艾莎和公寓住户们,这些在不眠大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住户们,因为外婆的道歉信向艾莎展现了自己最真实的模样、以及最痛苦的过往。

书中有句话:“不是所有的怪物一开始都是怪物,有些因为悲伤才变成了怪物。”那些痛苦的过往,让公寓的住户们成为了与众不同的“怪物”。

02.

她不是奇怪,只是渴望被爱

当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奇怪,奇怪在这栋公寓里便成了最不值一提的特点,其中喜欢规则并要求大家都“按常理办事”的布里特-玛丽,反倒因为普通变成了其中最与众不同的人。

与从小生活在爱意中的艾莎截然相反,布里特-玛丽之前的人生过得相当憋屈。

在小时候,布里特-玛丽有个如太阳般耀眼的优秀的姐姐,在一次车祸中,姐姐意外身亡,随后布里特-玛丽就开始被迫承担了父母的怨恨,怨恨为什么死去的是姐姐而不是她。爱意的装饰纷纷剥落,在恨意如针尖般的绵密刺痛中,少女时期的布里特-玛丽逐渐失去了自我。

在之后与肯特的婚姻生活中,布里特-玛丽也是被忽视的一方。

一直以来,她的心愿都很简单:“我想有人能记住我曾经活着。我想有人知道我曾生活在这里。”然而却在她为肯特做出的一次又一次让步之下、在百般的委曲求全之下,心愿显得格外的遥不可及。

与众不同的人,不该受到惩罚

尽管年纪已然很大,布里特-玛丽却很少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爱意,她不是奇怪,只是渴望得到爱意,哪怕这爱意来得稀疏细微。

所幸,在看过外婆给她的道歉信之后,布里特-玛丽终于有了摆脱原地踏步的现状的勇气,她放弃与肯特之间的情感挣扎,走出了公寓,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选择为爱而活的权力,也要拥有放自己自由的勇气。布里特-玛丽以爱为名将自己囚禁在了方寸之地,在外婆释放的最后善意中,她终于汲取到了爱的能量,也明白了爱的真谛。

对缺爱的人来说,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爱意是爱自己。

03.

没有人应该为与众不同受到惩罚

公寓中的住户看起来都是与众不同的、甚至是奇怪的,艾莎也是他们之间的一员。

在不眠大陆,艾莎是强大的骑士,守护着六大王国的安危;但在校园生活中,她却是一个既与众不同又弱小的存在。

学校希望艾莎学会合群、学会做女孩子应当做的事情,而孩子们也很容易对跟他们不一样的人施加霸凌。艾莎是幸运的,有一个强大且爱她的外婆,才没有让与众不同这件事变成艾莎的人生悲剧。

与众不同的人,不该受到惩罚

我总觉得人生就像闯关游戏,或许我们每个人在出生点的时候都拥有自身独一无二的形状,却在一关一关的闯关中,为了适应通关的形状而强行改变自己的形状,到最后发现没有形状的球体最方便省力时,大家都自发地滚成了球,至于原来自己是什么形状,管他呢。

这么看来,生命挺像是陷阱游戏,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错误,正如书中所说:“生命真正的陷阱在于几乎没有人是彻头彻尾的混蛋,也几乎没有人从未做过混蛋事。”

生活中避免不了踩坑,比起永不踩坑的超能力,拥有踩坑后的自我清洁能力来得更为实用和重要。如果生命中只剩下方便易清洁的球体,正方体、三棱锥们会难过的,几何世界也会难过的。

没有人应该为与众不同受到惩罚。如果生活是对棱角的打磨过程,我还是不希望看到人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完美形状,因为完全一样不仅意味着融入社会生活,也意味着失去生命本身的独特性。

很喜欢书中这句话:“如果很多人都与众不同,就没有人需要变得普通。”或者说,让“与众不同”成为一种常态,成为另一种“普通”,让这种“普通”带来更多的创造、更优美的灵感、更正向的情感,这不比工厂流水线作业来得痛快?

(文/拾光 图/电影《小偷家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