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衆不同的人,不該受到懲罰

“如果很多人都與衆不同,就沒有人需要變得普通。”

——《外婆的道歉信》

01.

外婆用現實編織的童話世界

即将迎來8歲生日的艾莎,是一個普通又特别的小女孩。

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普通地上學,普通地接受父母離異的事實,卻擁有特别的外婆,外婆帶她進入了一個奇幻的童話世界,艾莎也光榮地成為了外婆的童話故事中密阿瑪斯王國的騎士,守護着不眠大陸。

在外婆去世後,年幼的艾莎循着外婆交給她的騎士任務——派送道歉信,逐漸揭開了童話故事的本來面目。原來,童話故事不是虛構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在現實世界中有對應的人存在。

這個用現實編織的童話世界,是外婆溫柔又強大的愛意展現。

與衆不同的人,不該受到懲罰

外婆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住戶群體的核心人物,她在艾莎出世之前就幫助了許多人。哪怕在生命的盡頭,她也用自己的方法去守護艾莎和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住戶們,這些在不眠大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住戶們,因為外婆的道歉信向艾莎展現了自己最真實的模樣、以及最痛苦的過往。

書中有句話:“不是所有的怪物一開始都是怪物,有些因為悲傷才變成了怪物。”那些痛苦的過往,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住戶們成為了與衆不同的“怪物”。

02.

她不是奇怪,隻是渴望被愛

當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奇怪,奇怪在這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便成了最不值一提的特點,其中喜歡規則并要求大家都“按常理辦事”的布裡特-瑪麗,反倒因為普通變成了其中最與衆不同的人。

與從小生活在愛意中的艾莎截然相反,布裡特-瑪麗之前的人生過得相當憋屈。

在小時候,布裡特-瑪麗有個如太陽般耀眼的優秀的姐姐,在一次車禍中,姐姐意外身亡,随後布裡特-瑪麗就開始被迫承擔了父母的怨恨,怨恨為什麼死去的是姐姐而不是她。愛意的裝飾紛紛剝落,在恨意如針尖般的綿密刺痛中,少女時期的布裡特-瑪麗逐漸失去了自我。

在之後與肯特的婚姻生活中,布裡特-瑪麗也是被忽視的一方。

一直以來,她的心願都很簡單:“我想有人能記住我曾經活着。我想有人知道我曾生活在這裡。”然而卻在她為肯特做出的一次又一次讓步之下、在百般的委曲求全之下,心願顯得格外的遙不可及。

與衆不同的人,不該受到懲罰

盡管年紀已然很大,布裡特-瑪麗卻很少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愛意,她不是奇怪,隻是渴望得到愛意,哪怕這愛意來得稀疏細微。

所幸,在看過外婆給她的道歉信之後,布裡特-瑪麗終于有了擺脫原地踏步的現狀的勇氣,她放棄與肯特之間的情感掙紮,走出了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選擇為愛而活的權力,也要擁有放自己自由的勇氣。布裡特-瑪麗以愛為名将自己囚禁在了方寸之地,在外婆釋放的最後善意中,她終于汲取到了愛的能量,也明白了愛的真谛。

對缺愛的人來說,對這個世界最大的愛意是愛自己。

03.

沒有人應該為與衆不同受到懲罰

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的住戶看起來都是與衆不同的、甚至是奇怪的,艾莎也是他們之間的一員。

在不眠大陸,艾莎是強大的騎士,守護着六大王國的安危;但在校園生活中,她卻是一個既與衆不同又弱小的存在。

學校希望艾莎學會合群、學會做女孩子應當做的事情,而孩子們也很容易對跟他們不一樣的人施加霸淩。艾莎是幸運的,有一個強大且愛她的外婆,才沒有讓與衆不同這件事變成艾莎的人生悲劇。

與衆不同的人,不該受到懲罰

我總覺得人生就像闖關遊戲,或許我們每個人在出生點的時候都擁有自身獨一無二的形狀,卻在一關一關的闖關中,為了适應通關的形狀而強行改變自己的形狀,到最後發現沒有形狀的球體最友善省力時,大家都自發地滾成了球,至于原來自己是什麼形狀,管他呢。

這麼看來,生命挺像是陷阱遊戲,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錯誤,正如書中所說:“生命真正的陷阱在于幾乎沒有人是徹頭徹尾的混蛋,也幾乎沒有人從未做過混蛋事。”

生活中避免不了踩坑,比起永不踩坑的超能力,擁有踩坑後的自我清潔能力來得更為實用和重要。如果生命中隻剩下友善易清潔的球體,正方體、三棱錐們會難過的,幾何世界也會難過的。

沒有人應該為與衆不同受到懲罰。如果生活是對棱角的打磨過程,我還是不希望看到人人都是徹頭徹尾的完美形狀,因為完全一樣不僅意味着融入社會生活,也意味着失去生命本身的獨特性。

很喜歡書中這句話:“如果很多人都與衆不同,就沒有人需要變得普通。”或者說,讓“與衆不同”成為一種常态,成為另一種“普通”,讓這種“普通”帶來更多的創造、更優美的靈感、更正向的情感,這不比工廠流水線作業來得痛快?

(文/拾光 圖/電影《小偷家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