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作者:文娱头版
我的生活是被装了摄像头吗?

在那间曾多次引发夫妻争吵的杂货间改装成音乐室后,沈彗星、盛江川互诉心声,相拥释怀。

3月15日,《我们的婚姻》收官。尾声处的人物结局设计,能看出创作者对“我们的婚姻”这一命题的注解——婚姻需要彼此信任,携手成长。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我们的婚姻》开篇,沈彗星、盛江川的三口之家是“意气风发”的——

丈夫在投资圈声名鹊起、事业有成,妻子带娃有方、将家庭梳理得井井有条;一家三口即将搬入黄金地段的高档小区,表面风光之下,剧集用丈夫应酬、“酒后吐真言”的寥寥数笔,就埋下了婚姻矛盾的伏笔。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不止于这对夫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几本“难念的经”下笔也很轻巧,开头数集,小区里三位全职妈妈、全职爸爸在带娃时相识、交流,串联出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几种婚恋观、婚姻相处模式:如沈彗星、盛江川的双职工家庭,董思佳、李宇文“男主内女主外”,蒋静把老公当老板的“乙方”心态,黎小田的不婚主义思想等。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一幅婚姻百景图由此铺陈开来。

婚姻议题探讨上,“平等与尊重”是剧集试图表达的核心。同时,温暖和陪伴,又是剧集的底色。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沈彗星、盛江川在剧情推进时虽时有争吵,但每次都会出现转折点,让两人卸下坚硬外壳,不再针锋相对;剧集中不时穿插地闪回镜头,则交代了二人情感由萌生到相守的过程。可以看到,角色的人格与个性其实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冲突点的发生是伴随着现实议题而产生的,这也使得他们的成长、和解显得更为合理。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讲婚姻又不止于婚姻,《我们的婚姻》中还有诸多社会议题的探讨。

播出过程中,剧集对于现实生活的细致描绘,让许多观众评论:“像我的生活被装了摄像头”。

职场上,竞争对手间的相互“过招”、身边同事“引诱划水”;代际方面,孩子的陪伴问题与工作时间如何协调,与父母间亦要进行调和;亲子教育方面,怎样在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甚至于搬家的流程、音乐节的火热、VR技术的兴起等,都写实地呈现在了剧中。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在现实基础上,也有艺术表达的强化。

如剧中多次提到的“水晶球”理论,角色将“玻璃球”“橡胶球”与“工作”“家庭”勾连,在片头设计中,也融入了“水晶球”意象,颇具解读空间——当水晶球划过吉他、电脑、书、水壶、厨房、卧室等时,此时的水晶球是玻璃球还是橡胶球,则交予观众解读……这些颇具玩味的笔触,让《我们的婚姻》的探讨空间更为开阔。

这部剧里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论

总体而言,《我们的婚姻》在议题设置上的亮眼之处,比其在生活气息描绘上更为抢眼,如果能增强对“烟火气”的刻画,剧集应该会呈现出更好质感。

-END-

主编:依梧

编辑:五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