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作者:文娛頭版
我的生活是被裝了攝像頭嗎?

在那間曾多次引發夫妻争吵的雜貨間改裝成音樂室後,沈彗星、盛江川互訴心聲,相擁釋懷。

3月15日,《我們的婚姻》收官。尾聲處的人物結局設計,能看出創作者對“我們的婚姻”這一命題的注解——婚姻需要彼此信任,攜手成長。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我們的婚姻》開篇,沈彗星、盛江川的三口之家是“意氣風發”的——

丈夫在投資圈聲名鵲起、事業有成,妻子帶娃有方、将家庭梳理得井井有條;一家三口即将搬入黃金地段的高檔小區,表面風光之下,劇集用丈夫應酬、“酒後吐真言”的寥寥數筆,就埋下了婚姻沖突的伏筆。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不止于這對夫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幾本“難念的經”下筆也很輕巧,開頭數集,小區裡三位全職媽媽、全職爸爸在帶娃時相識、交流,串聯出了當下社會普遍存在的幾種婚戀觀、婚姻相處模式:如沈彗星、盛江川的雙職工家庭,董思佳、李宇文“男主内女主外”,蔣靜把老公當老闆的“乙方”心态,黎小田的不婚主義思想等。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一幅婚姻百景圖由此鋪陳開來。

婚姻議題探讨上,“平等與尊重”是劇集試圖表達的核心。同時,溫暖和陪伴,又是劇集的底色。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沈彗星、盛江川在劇情推進時雖時有争吵,但每次都會出現轉折點,讓兩人卸下堅硬外殼,不再針鋒相對;劇集中不時穿插地閃回鏡頭,則交代了二人情感由萌生到相守的過程。可以看到,角色的人格與個性其實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沖突點的發生是伴随着現實議題而産生的,這也使得他們的成長、和解顯得更為合理。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講婚姻又不止于婚姻,《我們的婚姻》中還有諸多社會議題的探讨。

播出過程中,劇集對于現實生活的細緻描繪,讓許多觀衆評論:“像我的生活被裝了攝像頭”。

職場上,競争對手間的互相“過招”、身邊同僚“引誘劃水”;代際方面,孩子的陪伴問題與工作時間如何協調,與父母間亦要進行調和;親子教育方面,怎樣在相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甚至于搬家的流程、音樂節的火熱、VR技術的興起等,都寫實地呈現在了劇中。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在現實基礎上,也有藝術表達的強化。

如劇中多次提到的“水晶球”理論,角色将“玻璃球”“橡膠球”與“工作”“家庭”勾連,在片頭設計中,也融入了“水晶球”意象,頗具解讀空間——當水晶球劃過吉他、電腦、書、水壺、廚房、卧室等時,此時的水晶球是玻璃球還是橡膠球,則交予觀衆解讀……這些頗具玩味的筆觸,讓《我們的婚姻》的探讨空間更為開闊。

這部劇裡的婚姻,藏着“水晶球”理論

總體而言,《我們的婚姻》在議題設定上的亮眼之處,比其在生活氣息描繪上更為搶眼,如果能增強對“煙火氣”的刻畫,劇集應該會呈現出更好質感。

-END-

主編:依梧

編輯:五魁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