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巨鹿镇有个大门楼

清末民初时,巨鹿镇大后街东头,路北有一个大门楼,这门楼修得不错,说高不算高,样子也不特别。据说卢沟桥事变后,大约在1938年或1939年,从外省到衡水冀县一带看望石青松(活动在衡水冀县一带的土匪头子邵北武部下的一个营长。)的两个骑马的军官,路过巨鹿时,看到了这个门楼,大吃一惊,立刻翻身下马,冲着门楼站得笔直,行了一个礼,对镇上人说:“哈,想不到小小的巨鹿还有一个能人哩!”这门楼有什么讲究,有什么说道,值得骑马的军官那么敬仰?这门楼有什么来历呢?

据说在清朝末年,有一个县官家中被盗,小姐被奸污了,事情发生在哪一个县?有的说是饶阳、安平、博野县一带,也有的说是邯郸那边的香椿古。这县太爷非常恼火,令衙门的几个马快班头破案。可几次破案到期,案老是破不了。几个班头个个被打得浑身带伤。县太爷又一次限期破案,到期破不了案要他们的脑袋。

几个班头在查访中,找到一些线索。由于害怕对方人多势大,不敢触犯这个山头。他们商量办法,都觉得请刘连峨出山是最好的办法。

刘连峨,衡水县巨鹿镇人,多半辈子在衙门混事,武艺高强,人称大刀刘老峨。他一生办过不少的大案要案,对官逼民反、杀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他尽力周旋,千方百计给以保护;对为霸一方、鱼肉乡邻的绿林败类,想方设法斩草除根,为民除害。他在北方五省是有名的马快。大刀刘老峨,实际上,他大刀的名气还不如那两把小刀儿,小刀在哪里?在他的两肋上插着,这两把小刀上拴着他全家的性命。刘连峨老了,回想一生办过的案子,很难说留不下死角,这才下决心告老还乡,闭门封刀,黑白两道的事都不参加。

几个班头认为,刘连峨在官场上面子大,在绿林里朋友多,只要能请出刘老峨,这件案子就算办好了。他肯不肯出山能请得动吗?谁也没有把握。随后又商量了请的办法,决定了由张、李二班头前往巨鹿。

准备了重礼,张、李二班头骑马直奔衡水巨鹿镇。见到刘连峨,把案子的前因后果及来的目的说了一遍,求刘连峨教救他们,刘不答应。二位班头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后来不得已刘连峨才提出个条件:

“如果你们县太爷答应我的条件,我就答应帮助寻找作案人。条件是必须保证人红籽红瓤儿。也就是我把犯人活着领来交给你们,还必须让他活着回去。如果不是这样,我可不答应。”

两个班头也不敢答应。回到县里,报告了县太爷,等了几天,这位县太爷才答应:‘就依他刘连峨,保他红籽红瓤儿。

带着县太爷的保证,张李二班头二次到巨鹿,把事情定了准儿,又把有关的事情都做了安排。

原来,在张李二班头一提这个案,刘连峨就估计是某某山寨干的。事情定了准儿,刘连峨就骑马直奔山寨去见大头目。说明来历,大头目知道这事是他手下人干的,当下说:“刘班头,你来了,怎么着也得给你把案圆起来呀,随便给你找个人去一趟就行了!”旁边有一个人,向大头目问道:我去怎么样?“刘连峨一看,原来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孩子,细皮嫩肉,长得挺好看的,从心里喜欢他。

“你可别小看这小子,”大头目说:"他是艺高人胆大,功夫厉害着呢!”当下就算定了。随后商量了一个方案:“只要让县令见着他的面儿,你就算交差了。他磕一个头,随后抖掉枷锁、上房,自己就回来了,后边的事你就甭管了。”

简短说,刘连峨领着那个小青年骑马来到县城外约定地点,张李二班头得着信也来到,用过酒饭,就要进城了,“作案人”说:“就要见县太爷了,二位差官,请上绳吧?”

“小兄弟,那就委屈你了!”

“哪里,哪里,公事公办吧!”

当下,把作案人绑了,简短说到了县衙门,县太爷也升堂多时了。

"犯人”紧走几步:“犯民给县太爷叩头。

就在他一个头磕下去,还没有抬头的时候,突然“蹭”从旁边蹿过一个人,手起刀落,“咔嚓”一声,人头已落到了地上。

刘连峨、张李二班头差不多同时“啊”了一声,心里说:“我们上当了!”

县太爷的奸诈,使事情僵住了!

刘连峨为朋友办事,也算是栽到这里了!“狗官设计杀了‘作案人’,我怎么向他的头目交待呢?”刘连峨先到了家里,做了安排。对妻儿说:“我这次到山东,估计是凶多吉少,如果第十天我回不来,孩子,你就到山东某某县某某山去拜见大头目某某人,把我的尸体运回来!”一家人哭着答应下。“还有三件事一定要做到,如果有一条做不到,孩子,你也可能回不来!第一,到了山上不许哭,见了大小头目要多磕头少说话,多低头,不抬头。第二,尸体上车,就立即往回返,不许在山上停留,更不许东瞧西看。第三,往回返的路上,只许朝回走,不许回头。这三条就表示咱们一没怨恨之心,二无报仇之意,对山上大小头目的模样长相、山里的情况和上下山的道路,一概不关心。这样,才能保你安全地把我运回来。

第二天早晨,刘连峨辞别妻儿,骑马直奔某某山上。大头目知道刘连峨来到,一桌丰盛的酒席已经摆好,大小头目已等候多时了。大头目正面坐定,小头目排列两边。

刘连峨紧紧走几步上了大厅,一抱拳:“众位首领,我刘连峨把事没办好,特来请罪。

“刘班头,事情的整个过程我都知道了,罪过全在狗官一人身上,与你无关。快请入席吧!”在大头目的招呼下,众头目和刘连峨入席、落坐。

”为刘班头的到来,”大头目端起一碗酒说:”大家干了这一碗!”大头目一饮而尽,众头目和刘连峨也都一气喝干。

"刘班头,请吃我一块肉!"一个小头目用短刀向碗里扎起一块肉,向刘连峨的嘴扎来。"好!”刘连峨一口连刀带肉咬住,肉吃下去了。

“刘班头,再吃我一块肉!”又一块连刀带肉刚要来。大头目用眼神制止,高声说:“不得无礼!”沉了一下接着说:“弟兄们,刘班头是我们寨的老朋友,最近这件事,责任不在刘班头,全在狗官一人身上。谁难为刘班头,我决不答应。”

刘连峨仍然觉着不是滋味儿,蹭一步蹿出席外,一抱拳,大声说:“我谢谢大头领对我的信任!各位老大,我刘连峨一生没做过对不住朋友的事。我空口说白话,众位可能不信。今天,我要当着大家的面儿,看看我刘连峨的心.....”说着,从绑腿上抽出短刀,一把扯开左右衣襟,向两边一撩,刀尖从心口进,赠一下,整个肚子打开了,血往下流,肠子往外滚,他扔掉刀子,两手把肚皮向外一扒,“看看,我的心是红的,还是黑的...”扑通!刘连峨仰面摔倒,死了!

大头目顿足,流泪,众小头目惋惜,大厅里议论纷纷:

“真是条血性汉子!,“这样的好人不该死啊!”

大头目命令:“先把尸体洗净,用最好的棺材,最贵重的衣裳装殓起来。过去刘班头对我们寨有大恩,这次也不怨他,请大家永远记住这位老朋友。

十天以后,刘连峨的儿子按照父亲嘱咐的三条,上山寨磕完头,运走了尸体,回家安葬。

过后,有人说,绿林好汉们狠狠地教训了那个县太爷。绿林好汉们忘不了这位正直刚烈的刘连峨。过了一些时间,大头目亲自带领几个工匠来到巨鹿镇,拆掉刘连峨家的原有门楼,修起了一个新门楼。并亲自对刘连峨的老伴说:“这个门楼年数多了也要坏,坏一块砖,你照原样换上一块砖,坏一块瓦,你照原样替上一块瓦,要保持它的原样不变,无论如何别拆毁它!”

这个门楼有什么特点?谁也说不出来。自从有了这个门楼,不论小偷小摸、土匪、老砸儿,或是反动军队的胡闹,没有一个人进过这个门楼。

讲述者刘溪萍,男,59岁,衡市水巨鹿镇人,中师毕业。

记录整理者张志善,1988年3月20日采录于衡水市。

来源:衡水市故事歌谣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