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時,巨鹿鎮大後街東頭,路北有一個大門樓,這門樓修得不錯,說高不算高,樣子也不特别。據說盧溝橋事變後,大約在1938年或1939年,從外省到衡水冀縣一帶看望石青松(活動在衡水冀縣一帶的土匪頭子邵北武部下的一個營長。)的兩個騎馬的軍官,路過巨鹿時,看到了這個門樓,大吃一驚,立刻翻身下馬,沖着門樓站得筆直,行了一個禮,對鎮上人說:“哈,想不到小小的巨鹿還有一個能人哩!”這門樓有什麼講究,有什麼說道,值得騎馬的軍官那麼敬仰?這門樓有什麼來曆呢?
據說在清朝末年,有一個縣官家中被盜,小姐被奸污了,事情發生在哪一個縣?有的說是饒陽、安平、博野縣一帶,也有的說是邯鄲那邊的香椿古。這縣太爺非常惱火,令衙門的幾個馬快班頭破案。可幾次破案到期,案老是破不了。幾個班頭個個被打得渾身帶傷。縣太爺又一次限期破案,到期破不了案要他們的腦袋。
幾個班頭在查訪中,找到一些線索。由于害怕對方人多勢大,不敢觸犯這個山頭。他們商量辦法,都覺得請劉連峨出山是最好的辦法。
劉連峨,衡水縣巨鹿鎮人,多半輩子在衙門混事,武藝高強,人稱大刀劉老峨。他一生辦過不少的大案要案,對官逼民反、殺富濟貧的綠林好漢,他盡力周旋,千方百計給以保護;對為霸一方、魚肉鄉鄰的綠林敗類,想方設法斬草除根,為民除害。他在北方五省是有名的馬快。大刀劉老峨,實際上,他大刀的名氣還不如那兩把小刀兒,小刀在哪裡?在他的兩肋上插着,這兩把小刀上拴着他全家的性命。劉連峨老了,回想一生辦過的案子,很難說留不下死角,這才下決心告老還鄉,閉門封刀,黑白兩道的事都不參加。
幾個班頭認為,劉連峨在官場上面子大,在綠林裡朋友多,隻要能請出劉老峨,這件案子就算辦好了。他肯不肯出山能請得動嗎?誰也沒有把握。随後又商量了請的辦法,決定了由張、李二班頭前往巨鹿。
準備了重禮,張、李二班頭騎馬直奔衡水巨鹿鎮。見到劉連峨,把案子的前因後果及來的目的說了一遍,求劉連峨教救他們,劉不答應。二位班頭不知說了多少好話,後來不得已劉連峨才提出個條件:
“如果你們縣太爺答應我的條件,我就答應幫助尋找作案人。條件是必須保證人紅籽紅瓤兒。也就是我把犯人活着領來交給你們,還必須讓他活着回去。如果不是這樣,我可不答應。”
兩個班頭也不敢答應。回到縣裡,報告了縣太爺,等了幾天,這位縣太爺才答應:‘就依他劉連峨,保他紅籽紅瓤兒。
帶着縣太爺的保證,張李二班頭二次到巨鹿,把事情定了準兒,又把有關的事情都做了安排。
原來,在張李二班頭一提這個案,劉連峨就估計是某某山寨幹的。事情定了準兒,劉連峨就騎馬直奔山寨去見大頭目。說明來曆,大頭目知道這事是他手下人幹的,當下說:“劉班頭,你來了,怎麼着也得給你把案圓起來呀,随便給你找個人去一趟就行了!”旁邊有一個人,向大頭目問道:我去怎麼樣?“劉連峨一看,原來是個不滿二十歲的孩子,細皮嫩肉,長得挺好看的,從心裡喜歡他。
“你可别小看這小子,”大頭目說:"他是藝高人膽大,功夫厲害着呢!”當下就算定了。随後商量了一個方案:“隻要讓縣令見着他的面兒,你就算交差了。他磕一個頭,随後抖掉枷鎖、上房,自己就回來了,後邊的事你就甭管了。”
簡短說,劉連峨領着那個小青年騎馬來到縣城外約定地點,張李二班頭得着信也來到,用過酒飯,就要進城了,“作案人”說:“就要見縣太爺了,二位差官,請上繩吧?”
“小兄弟,那就委屈你了!”
“哪裡,哪裡,公事公辦吧!”
當下,把作案人綁了,簡短說到了縣衙門,縣太爺也升堂多時了。
"犯人”緊走幾步:“犯民給縣太爺叩頭。
就在他一個頭磕下去,還沒有擡頭的時候,突然“蹭”從旁邊蹿過一個人,手起刀落,“咔嚓”一聲,人頭已落到了地上。
劉連峨、張李二班頭差不多同時“啊”了一聲,心裡說:“我們上當了!”
縣太爺的奸詐,使事情僵住了!
劉連峨為朋友辦事,也算是栽到這裡了!“狗官設計殺了‘作案人’,我怎麼向他的頭目交待呢?”劉連峨先到了家裡,做了安排。對妻兒說:“我這次到山東,估計是兇多吉少,如果第十天我回不來,孩子,你就到山東某某縣某某山去拜見大頭目某某人,把我的屍體運回來!”一家人哭着答應下。“還有三件事一定要做到,如果有一條做不到,孩子,你也可能回不來!第一,到了山上不許哭,見了大小頭目要多磕頭少說話,多低頭,不擡頭。第二,屍體上車,就立即往回返,不許在山上停留,更不許東瞧西看。第三,往回返的路上,隻許朝回走,不許回頭。這三條就表示咱們一沒怨恨之心,二無報仇之意,對山上大小頭目的模樣長相、山裡的情況和上下山的道路,一概不關心。這樣,才能保你安全地把我運回來。
第二天早晨,劉連峨辭别妻兒,騎馬直奔某某山上。大頭目知道劉連峨來到,一桌豐盛的酒席已經擺好,大小頭目已等候多時了。大頭目正面坐定,小頭目排列兩邊。
劉連峨緊緊走幾步上了大廳,一抱拳:“衆位首領,我劉連峨把事沒辦好,特來請罪。
“劉班頭,事情的整個過程我都知道了,罪過全在狗官一人身上,與你無關。快請入席吧!”在大頭目的招呼下,衆頭目和劉連峨入席、落坐。
”為劉班頭的到來,”大頭目端起一碗酒說:”大家幹了這一碗!”大頭目一飲而盡,衆頭目和劉連峨也都一氣喝幹。
"劉班頭,請吃我一塊肉!"一個小頭目用短刀向碗裡紮起一塊肉,向劉連峨的嘴紮來。"好!”劉連峨一口連刀帶肉咬住,肉吃下去了。
“劉班頭,再吃我一塊肉!”又一塊連刀帶肉剛要來。大頭目用眼神制止,高聲說:“不得無禮!”沉了一下接着說:“弟兄們,劉班頭是我們寨的老朋友,最近這件事,責任不在劉班頭,全在狗官一人身上。誰難為劉班頭,我決不答應。”
劉連峨仍然覺着不是滋味兒,蹭一步蹿出席外,一抱拳,大聲說:“我謝謝大頭領對我的信任!各位老大,我劉連峨一生沒做過對不住朋友的事。我空口說白話,衆位可能不信。今天,我要當着大家的面兒,看看我劉連峨的心.....”說着,從綁腿上抽出短刀,一把扯開左右衣襟,向兩邊一撩,刀尖從心口進,贈一下,整個肚子打開了,血往下流,腸子往外滾,他扔掉刀子,兩手把肚皮向外一扒,“看看,我的心是紅的,還是黑的...”撲通!劉連峨仰面摔倒,死了!
大頭目頓足,流淚,衆小頭目惋惜,大廳裡議論紛紛:
“真是條血性漢子!,“這樣的好人不該死啊!”
大頭目指令:“先把屍體洗淨,用最好的棺材,最貴重的衣裳裝殓起來。過去劉班頭對我們寨有大恩,這次也不怨他,請大家永遠記住這位老朋友。
十天以後,劉連峨的兒子按照父親囑咐的三條,上山寨磕完頭,運走了屍體,回家安葬。
過後,有人說,綠林好漢們狠狠地教訓了那個縣太爺。綠林好漢們忘不了這位正直剛烈的劉連峨。過了一些時間,大頭目親自帶領幾個工匠來到巨鹿鎮,拆掉劉連峨家的原有門樓,修起了一個新門樓。并親自對劉連峨的老伴說:“這個門樓年數多了也要壞,壞一塊磚,你照原樣換上一塊磚,壞一塊瓦,你照原樣替上一塊瓦,要保持它的原樣不變,無論如何别拆毀它!”
這個門樓有什麼特點?誰也說不出來。自從有了這個門樓,不論小偷小摸、土匪、老砸兒,或是反動軍隊的胡鬧,沒有一個人進過這個門樓。
講述者劉溪萍,男,59歲,衡市水巨鹿鎮人,中師畢業。
記錄整理者張志善,1988年3月20日采錄于衡水市。
來源:衡水市故事歌謠卷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