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祖先留下的基因,我们对于房子,有着天然的喜好。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了房子,才不算是漂泊,在有钱的时候,那就多买几个房子,安心。
很多人一生都在为房子苦苦挣扎着,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身心有所去处。
在最近的电视剧《心居》中,海清作为主演,又开始了买房之路,突然想起,海清在《蜗居》、《安家》中,都是为房操碎了心的女人。
而每一次“买房”,都会引起一大堆人的共鸣,尤其是女人。
到底是什么让“海清们”一生都在为房子奋斗呢?看着电视,想着生活,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原因:

1、买房保证安全感
相比之下,女人更容易缺少安全感,尤其是在约定成俗的婚姻中,房子默认是男方购买,有的女人会主动要求加名字,但更多的女人却会觉得自己没有出资而不开这样的口。
那在婚后的鸡毛蒜皮中,吵架的时候,可能会话赶话,被多方说如租客一般。
而且,很多女人在感情破裂之后,房子与自己无关,要么要为了房子委曲求全,要么就是一无所有。
所以,拥有有自己名字的房子,是女人寻求安全感的一种形式。
2、买房更具有底气
在《心居》中,海清饰演的冯晓琴是一个外地媳妇,刚结婚的时候,丈夫就告诉她家里有两个老人要照顾,于是她辞职了。
在家八年,她把所有的青春都献给了家庭,如同这个家庭的润滑油,离开她就有转不动的意味。
虽然在其他人的眼里,外地的冯晓琴嫁给本地人,就算对方不如自己,但也在本地有了家,那就是赚了。
可是晓琴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立住脚。
就说自己的妹妹住在自己的家里,那也是看人脸色,而且夫家的亲戚,居然还要她妹妹去给自己家里当保姆。
在晓琴看来,这就是赤裸裸地看不起。
她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妹妹想怎么住就怎么住,不用挺别人闲话,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这是属于房子带来的底气。
在其他一些影视剧中,很多女人坚持买房,也是为了拥有这样的底气,比如和公婆的习惯不同时,单独住可以更自在。
3、买房可以不将就生活
租过房的人都知道,买东西的时候,从来都是为了方便,而不是生活的品质。
在《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的收入不低,但却从来都没有饮水机,因为搬家的时候不方便。
是呀,租房便意味着有一种不确定性,可能是你突然承受不了的房租,也可能是房东突然改变的计划。
总之一切都会在临时发生变动,然后让你的生活出现动荡。
我清楚记得,在租房的时候,我想买花瓶,但是考虑到搬家可能会摔碎,于是便一直都没有买。
一个花瓶能有多少钱?
但它就是租房者的奢侈品。
对于《心居》中的晓琴来说,大概也是有如此的感受吧,毕竟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夫家本来的房子,房子的设计、结构,甚至家具,都是既定的。
一大家人住在一起,是不可能加太多自己喜欢的东西的。
但拥有自己的房子,从装修到装饰,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说,房子不能代表家,但是房子确实会改善一些生活状态,这也便是“海清们”固执于房子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