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会感到疲惫吗?

在一天紧张的生活之后,夜幕降临之时,你想去远方看看吗?

或许,你可以给自己放个假,来拉萨看看,这座城市会悄悄告诉你放慢脚步的理由。

在拉萨,无论是一座座宏伟的宫殿,还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亦或是淳朴的拉萨人,似乎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

他们从不避讳和恐惧时间留在自己身上的痕迹,一幅壁画、一笔雕工,或是人们眼角的一条皱纹,沧桑中透着从容,却唯独不见慌张……

1

雪堆白:一个神秘的名字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这是一尊近半米高的铜鎏金大白伞盖佛母像。

在藏传佛教中,大白伞盖佛母是从释迦牟尼的顶髻中化现而来,能以手中宝伞护芸芸众生、保城邦平安。

这是拉萨罗布林卡收藏的大白伞盖佛母鎏金银像,同样工艺精美,但保存更为完好。

通过对比,专家发现,两尊造像的结构、造型几乎完全一致。基本可以判断,它们出自同一批设计,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工匠的作品。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西藏,只有“雪堆白”,才能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平。也只有“雪堆白”的造像,才能做到如此的奢华。

《发现拉萨》首次挖掘揭示了“雪堆白”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脉络,充分表现了拉萨乃至西藏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成就。

“雪堆白”三个字,来源于藏语的音译,在藏语中,“堆白”寓意为“能兴建一切享受物品者”。

位于布达拉宫脚下古老的“雪堆白”,是自明代起便代表着西藏手工艺最高水平的官办机构。

“雪堆白”所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既有写意风格的各种佛、菩萨、本尊、护法像,各种金属质佛塔、灵塔和坛城,也有写实风格的上师像,宫廷和贵族使用的高档生活用器皿,质地精良的各种法器、供器等宗教用品,以及一些金属质地的官方印章,钱币模具等,可见当时西藏上层僧侣、贵族的生活奢华。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2

我在布达拉宫修文物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布达拉宫的壁画历经沧桑,扎西次仁团队从事的数字化采集工作,旨在保存、展现它们的原貌。他们的工作是和时间赛跑。

布达拉宫二千五百多平方米的壁画,跨度为三百多年。

虽然经过国家文物部门数次大规模的保护性维修,但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空鼓、起甲、酥碱等情况。这为扎西次仁团队的数字采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其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布达拉宫平措堆朗是通往白宫的大门,跨过平措堆朗,可见门廊两边绘有四大天王,画风细致,栩栩如生,这组壁画正是出自“索炯”著名画师乌钦·次仁久吴,由于留着络腮长胡子,人称大胡子画师。

得益于国家在文物保护科技上的巨大投入,除了保护性维修,数字记录也是保存壁画的重要手段。

布达拉宫数字中心,从2015年8月就开始了针对壁画的数字化采集,历时4年基本完成。整个过程全部采用1:1高精还原拍摄,不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以高达40亿像素的超高精度,记录每一幅壁画。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3

狼毒草:我愿粉身碎骨,只为……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照相机镜头下,一张张书写精美的经书函页,纸面保存极佳,时间似乎并没有给它们留下太多痕迹。

能够保存完整,少见虫蛀,要归功于西藏传统纸张特殊的原材料——狼毒草。

在农闲的日子里,次仁多杰都会上山寻找狼毒草。

牛羊都避之不及的狼毒草虽然有毒,但在次仁多杰看来却是好东西。狼毒草有毒的部分是根,那正是次仁多杰需要的东西。

回到家中,次仁多杰将处理好的狼毒草根部纤维放入沸水中,同时加入纯碱,用于软化纤维和分离杂质。

熬煮完成的狼毒草,在无数次的翻滚、捶打下,茎根的纤维得以均匀舒展,再掺入适量水搅拌后制作成纸浆。

持续6个小时的劳作,一张张藏尼纸在次仁多杰的小院中被太阳唤醒,这一刻,野生狼毒草被赋予了新的力量,而人们面对高原恶劣自然环境,所迸发出来的惊人智慧,也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3月20日-22日

每晚20:00

《发现拉萨》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监 制丨张雪梅 杨春果

主 编丨杨畅

责 编丨蔡天然 汪晓琳

撰 稿丨张晨明

首次!解密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