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及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人际交往和工作生活中处于一个较好的位置。你在工作中生活中开展自己的活动时,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受到别人的欢迎,一定是非常成功的。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五善。

老子的《道德经》中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善于行动的人,做事不留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留漏洞任人指责。善于计数的人,不用计数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不用栓梢且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索且每人可以解开。因此,圣人善于救助人,所以没有遗弃之人。圣人善于利用物,所以没有废弃之物。这就叫因循常道之理。善人可以做善人的老师,不善之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不尊重善人的教导,不注重不善之人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老子在这里按照道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人们该如何展开自己的行动,主要提出了“五善”。“五善”也反映出老子的高深智慧,也是他对自然无为精神的引申。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因为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细查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
老子告诉我们的就是如果你想达到无为的境界,首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要做到极致,当你把擅长的事情做到突破限制的时候,就可以达到被人无法达到的境界。也就是我们说的高手的眼里没有任何无用之物,它们都是可以被利用起来制作成有用的东西。这就是一种深不可测的大智慧。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会充斥很多利用小聪明去掩盖自己的愚蠢,用傲慢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这些人都是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是真的糊涂。做人做事都要靠着大道的指引和内心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去走,不然最终只会自己坑了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