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襲明無棄,是謂要妙”

作者:九品軍師府

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及了解社會,這樣才能讓自己在人際交往和工作生活中處于一個較好的位置。你在工作中生活中開展自己的活動時,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自己的優勢,受到别人的歡迎,一定是非常成功的。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五善。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襲明無棄,是謂要妙”

老子的《道德經》中原文: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谪;善數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襲明無棄,是謂要妙”

善于行動的人,做事不留痕迹。善于言談的人,不留漏洞任人指責。善于計數的人,不用計數工具。善于關閉的人,不用栓梢且人不能打開。善于捆縛的人,不用繩索且每人可以解開。是以,聖人善于救助人,是以沒有遺棄之人。聖人善于利用物,是以沒有廢棄之物。這就叫因循常道之理。善人可以做善人的老師,不善之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鑒。不尊重善人的教導,不注重不善之人的借鑒,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糊塗。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老子在這裡按照道的理論,進一步提出了人們該如何展開自己的行動,主要提出了“五善”。“五善”也反映出老子的高深智慧,也是他對自然無為精神的引申。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襲明無棄,是謂要妙”

梁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梁國的邊境兵營和楚國的邊境兵營都種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國戍邊的人勤勞努力,經常澆灌他們的瓜田,是以瓜長得很好;楚國士兵因為懶惰很少去澆灌他們的瓜,是以瓜長得不好。楚國縣令因為梁國的瓜長得好,而對自己楚國的瓜長得不好感到很生氣。楚國士兵心裡嫉恨梁國士兵瓜種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壞他們的瓜,是以梁國的瓜總有枯死的。梁國士兵發現了這件事,于是請求縣尉,也想偷偷前去報複破壞楚營的瓜田。縣尉拿這件事向宋就請示,宋就說:“唉!這怎麼行呢?結下了仇怨,是惹禍的根苗呀。人家使壞你也跟着使壞,怎麼心胸狹小得這樣厲害!要讓我教給你辦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過去,偷偷地為楚國兵營在夜裡好好地澆灌他們的瓜園,不要讓他們知道。”于是梁國士兵就在每天夜間偷偷地去澆灌楚兵的瓜園。楚國士兵早晨去瓜園巡視,就發現都已經澆過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長得好了。楚國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細檢視,才知道是梁國士兵幹的。楚國縣令聽說這件事很高興,于是詳細地把這件事報告給楚王,楚王聽了之後,又憂愁又慚愧,把這事當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訴主管官吏說:“調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裡破壞的人,他們還有其他罪過嗎?這是梁國人在暗中責備我們呀。”于是拿出豐厚的禮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請求與梁王結交。楚王時常稱贊梁王,認為他能守信用。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襲明無棄,是謂要妙”

老子告訴我們的就是如果你想達到無為的境界,首先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要做到極緻,當你把擅長的事情做到突破限制的時候,就可以達到被人無法達到的境界。也就是我們說的高手的眼裡沒有任何無用之物,它們都是可以被利用起來制作成有用的東西。這就是一種深不可測的大智慧。

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會充斥很多利用小聰明去掩蓋自己的愚蠢,用傲慢來掩飾自己内心的脆弱,這些人都是自以為聰明,實際上是真的糊塗。做人做事都要靠着大道的指引和内心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去走,不然最終隻會自己坑了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