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教关于冥币纸钱的理解

作者:吾德如微尘

转载自原创 陆锡兴 嗣汉天师府

冥币装口袋是有缘故的。首先使用的钱币本来是用钱袋装起来的,冥币也会仿照装袋。江西南宋周氏墓棺中蝴蝶形对折荷包内放圆形纸钱。荷包本来就是放钱的,纸钱是冥间的钱放入包内十分自然,这钱是给死者阴间花销使用的。江西南城明益宣王墓出土冥途路引,放在毛边纸封套内,然后装在葛布袋中,葛布袋塞满了纸钱灰。这个成灰的纸钱是供冥间道路上打点之用的。

道教关于冥币纸钱的理解

清·潘荣陛《燕京岁时纪胜·十月》云:士民家祭祖扫墓,“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缄”是封缄,书即书写收钱人姓名。这个封袋的作用有二:其一防止纸锭灰吹散。纸锭由锡箔加工而成比一般的纸钱价格要贵。冥间它代表银子,也比代表铜钱的纸钱要“值钱”。所以在烧化时,尽量保持它的完整性,至少不让灰飘散。宋人《茅亭客话》云:“烧时慎勿使着地,可以薪草藉之。向一处不得搅剔,其钱则不破碎一一可达也。”这个观念至今依然是支配民间的习惯。

道教关于冥币纸钱的理解

其二是防止野鬼抢夺。古来对鬼分家鬼和野鬼,至少在汉代的朱书瓶的文字已经有所反映。汉唐以来的设置镇墓兽,防止在野鬼魅侵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金钱在那边同样重要,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穷鬼,特别是那些没有后人祭祀的在野鬼魅,他们没有金钱来源,只能靠抢夺金钱满足自己。

为了保证祭祀亲人使得金钱不被抢夺,古人有两种办法,一是贿赂二是吓阻。所谓贿赂,就是对野鬼略施小惠,给予一定金钱,使己方鬼的金钱安然。这种做法由来已久宋代甚至成为皇家的丧仪。《宋史·礼志二》曰:“凡凶仪皆有买道、方相、引魂、纸钱、鹅毛、影舆”。什么叫买道?买道就是买路,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死丧》说:“今人出丧柩行之道,于前抛金银纸钱,名曰买路钱”。出丧时,在前面一路抛洒纸钱,这叫买路钱,用来贿赂野鬼。

道教关于冥币纸钱的理解

另一种是吓阻,想法使得野鬼不敢侵扰不敢抢夺。汉代抬出了天帝所遣的黄帝(或称黄君、黄神、黄神越章)、掌管地下的泰山神以及北斗。南宋以来南方道教地狱十殿纳入酆都山地狱系统成为鬼魅的主宰。在通往冥界的冥途路引中多有酆都山。如江西清江明墓出土酆都山冥途路引、四川出土过明代万历年间的“酆都山冥途路引”清末丧仪依然把“酆都路引”作为一个项目。袋上文字“不许野鬼魑魅魍魉,一切桥梁路道外冒认抢夺,如违者押落酆都”正是以酆都威胁那些对“金钱”打劫的鬼魅。

道教关于冥币纸钱的理解

唐王建《寒食行》:“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为了到达黄泉,冥财要到临水之处烧化。唐·唐临《冥报记》云:武德中,有人问鬼吏,纸钱不知何处送之?答曰:“于水边若树下”。古人认为死者居黄泉下从水边或大树根可以通达。